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44章 周礼·冬官考工记
“说回周礼,历朝修订典制,如唐《开元六典》、宋《开宝通礼》、明《大明集礼》等,也都以《周礼》为蓝本,斟酌损益而成。所以说《周礼》就是皇权时代的经典。通过研究《周礼》,我们就可以研究各个历史朝代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变化的源头,这也是考古追溯的一个源头之一。”



“至于《考工记》又出自于《周礼》还有另外一个别名《周礼·冬官考工记》,从它的名字,就知道它涉及的内容。它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它也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关于手工业技术的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全书共7100余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反映出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它所记载的东西,可以说,都属于历史考古的研究范畴。我想正是因为如此,宿先生才把《考工记》特意标红,做为今天这堂课开讲的切入点吧。”



苏亦说完,宿先生示意他坐下,说,“你们小师兄说的挺好的,课后,有什么不知道的,都可以问他。”



有了宿先生的官方认证,



这一刻,众人望向苏亦的目光一变再变,都震惊于他的学识。



似乎,在考古专业诸位师长的课堂上,就没有小师兄回答出来的问题。



就连王讯都后悔不已,关键时刻,怎么不坐到小师兄的旁边呢。要是这一次他还坐在苏亦的旁边,哪里会有这种丢脸的事情发生啊。



苏亦坐下,许婉韵好奇问,“你怎么对《周礼》怎么了解?看过?”



苏亦点头,“一开始看的是《考工记》,然后接着看《周礼》,不过刚才的理解,主要还是来自于马师兄以前的笔记,不然,我那么知道这些啊。”



没有错,他是作弊了。



宿先生的《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从五十年代一直开到现在,十年间,从72年就开始复课,因为考古专业第一批工农兵学员入学了。



这种情况下,停课阶段五六年的时间。



加起来,这门课宿先生都教了快二十年,讲课的内容肯定回有所改变,但是引用的古籍部分却没有怎么改变。



尤其是极为重要的《考工记》肯定不会错过。



这些知识点,都被马世昌记录在他当年的笔记本上,恰好,俩人是室友,都住一个屋下,马世昌书籍资料,对于苏亦来说,想要看,随时可以拿。



来上课之前,他大致把以前的讲义还有笔记翻过一边,没有想到恰好用到了。



所以这是作弊。



没啥好说的。



许婉韵笑了笑,没有在说什么,而是指了指台上。



此刻,宿先生转身,继续在黑板上写了一行话。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写完,宿先生放下粉笔,面向众人,“这句话就是出自于《考工记·匠人》篇,同学们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吗?”



这一次,不用想宿先生点名,众人都下意识望向苏亦。



这个下意识的动作,倒是把坐在苏亦旁边的许婉韵都整乐了。



就连苏亦都以为宿先生会把自己叫起来翻译这句话的时候,宿先生并没有抽起任何人,而是开始给众人讲解。



“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城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街道宽度皆为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说着,又在黑板上,板书。



注:(1)经涂,不是指纵向的路。



一夫,是指一夫之地,夫是农夫,一个农夫有百步之地来耕种。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周代关于都城的一种理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