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关。英文就不说了,他还行。但日文就让他头疼,但这玩意花功夫还是看得懂,甚至自学也没有问题。
难一些的,比如法文。
相比较梵文,其实法文也就这样了,毕竟,这东西都是有迹可循。而且,大家都公认,法文入门难,后期容易。而,日文相反,入门容易后期秃头。
甚至有大佬说,任何一种外语学到最后现在它们的往往不是外语本身而是你自己对母语的掌握水平。
是不是如此,苏亦还不到这个境界,暂时不知道了。
毕竟对于语言学习来说,他就是一个渣渣。
他听说最天才的故事就是前世二战北大,调剂到民大的时候,曾经听民大的师兄说起来他们一个已经毕业入职民族所的博士,学习波斯语语法,只需要从民大坐公交到北大那么长的时间,学完,就开始看波斯语文献了。
当时,苏亦就崩溃不已。这还是人吗?
这仁兄凡尔赛到啥程度?
这位写完波斯语语法之后,还感慨,“以前听说当年杉山正明有个学生,据说是个语言天才,波斯语学了一个星期就会了。我当时觉得他很厉害。现在一学我才发现,这有什么啊,一个星期才学会,那也忒笨了,我从民族所坐公交车到北大的路上就能把语法全部学完。”
杉山正明是啥人?
杉山正明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欧亚史学者。
其实不管他啥身份,他肯定是会波斯语的。
一想到这个,苏亦就想起来自己前世看过的电影《波斯语课》,里面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天才,直接自创了一门假的波斯语。直接用关押在集中营两千多犹太人的名字当词根还创造一门假的“波斯语”,最后还不露馅,最后逃出集中营的时候,还能够完全无误的把两千个遇难的犹太人名字给念出来。
这也是一个天才。跟民大的博士师兄是一类的人物。
那么语言天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跟普通人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之间有啥区别?
其实区别很明显的。
比如语言天才直接字母语法一翻,就可以直接阅读原始文献了,才不需要纠结什么读音不读音的。
甚至相当一部分学者就用这种学习方式。因为我上了不止一次这样的课。
苏亦以前去民大混的时候,就曾经听民大的研究生说他们的很多老师给他们上蒙语课或者藏语课都是用这种方式。
而且,这种模式也挺好的。因为有那么多利用多种语言进行研究的学者都是这样学会了多种语言并做出了很好的研究。
但苏亦不行,他啥基础都没有。
首先他不会蒙语,他也不会藏语。
第一次接触蒙语还是之前去蹭课蒙元史的时候,他对于这两门语言连入门都不算。哪里敢用这种方式。
就算他敢用,他也用不来。
所以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一天字母一天语法然后读文献类,简称天才。一种人是,如果没有像生活语言那样学的话,就学不会任何一种语言,简称,普通人。
毫无疑问,苏亦肯定是一个普通人,虽然他经常被别人成为少年天才,但说实话,他跟天才是丝毫无沾边的。比如在语言上的学习他就是一个渣渣,就算是英语也是勉强过个六级的水平,嗯,仅此而已。做不到更好的。
当年学习梵文的时候,最后都扛不住缴械投降了。
所以接触越多的人,就觉得自己平凡跟普通。
所以,从燕东园24号小楼的走回北大宿舍37号楼的时候,苏亦也在感慨,自己要是有花一个小时不到就能够学会波斯语语法的天赋,何至于畏惧梵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