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0章 三王的故事
曾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不过以上这些,都不是最让苏亦印象深刻的,最让苏亦印象深刻的,还是因为邓广铭先生准备把老先生挖到北大,却没有挖成。



等中午他去食堂吃饭,撞见范长流,跟他提起王利器先生的时候,范长流还有些遗憾。



他是邓广铭先生的研究生,经常要帮导师处理一些事情,所以对历史系的人事问题,他再清楚不过。



平时跟苏亦他聊天的时候,他也没有藏着掖着,所以,很多历史系的人事调动,苏亦都是从他的口中得知的。



之前,邓广铭先生聘请王利器他们这些老师兼职开课,只是解燃眉之急。



应急之外,邓先生也有长远打算,那就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要调几位名家进入历史系。邓先生先后提出调入的有三位王先生。



范长流说,“第一是商调王利器先生。王先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个古籍部门工作,1973年跟邓先生一起在中华书局标点‘二十四史’。”



对于中华书局的这个版本“二十四史”苏亦是熟悉的,或者说大家都很熟悉,因为大家看的二十四史版本,差不多就是这个版。



可以说这是国家级的图书工程。



这套书有多厉害?



用百度百科的词条:点校本“二十四史”,由中华书局组织全国百余位文史专家,全国学术界、出版界通力合作,历时二十年完成的新中国最宏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是代表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最高成就的标志性成果。



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弄这样的出版工程?



其实,苏亦对这段历史也模糊。



但,二十四史他看过不少的版本,对于普通人来说,点校本二十四史无疑是最容易阅读的。



乾隆时代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在当时是标准本,但是武英殿本并非没有缺点,所以才有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当时可谓“二十四史”的最佳版本。



但是传统的“二十四史”没有标点,没有断句,读起来仍有一定困难。



五十年代,由国家领导建议,集中当时全国史家,对“二十四史”进行校订,加上标点,是为标点本“二十四史”,实为“二十四史”的最佳版本。



所以,这些书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标点符号。要没这版本,大多数人都看不懂二十四史,好吧,就算有标点符号,要是没有译本,普通人也看不懂。



不过苏亦听到范长流这项工程,他才恍然大悟。



原来,王利器跟邓广铭先生除了早年间的情谊,73年代还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段共事经历。



难怪,可以把对方挖过来北大开课。



当然,王利器最为出名的并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两千万富翁”的名号。



因为后来他整理古籍将近两千万字,大有成就。社会上“万元户”兴起的时候,他被人们称为“两千万富翁”。



能够有这样一个称号,可想而知,王利器在古籍整理方面的成就有多深厚。



北大学生能够有这样一个先生来开设《古文选读》,何其之幸。



只不过这种幸福,对于当下的北大历史系学生来说,还未能感知罢了。



因为古文,对于刚入学的历史系新生来说,太枯燥了。



甚至大部分学生都是读不懂的。



所以面对这帮子愁眉苦脸的家伙,苏亦也算是找回一点点自信。



之前在蔡美彪《辽金元史》的课堂上,他也被打击得不要不要的。



相比较之下,他对文献的阅读能力就比台下的大部分历史系学生都要强。



这种强,是能够很明显感受出来的。



但不管如何,邓广铭先生对王利器是重视的。



然而,这位“两千万富翁”的调入一直没有进展。



原因很简单,出版社那边也不想放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