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5章 大唐西域记
(勿定,重复,喝酒中,有点上头了,晚上回去补上去。)



相比较要上一周劳动课的77级,78级的小伙伴就幸福多了。



不用上劳动课,也不用军训。



当然,开课是本科生的事情,对于研究生来说,除了每周的导师见面会,其他时间随意。



然而,那是对别人的,苏亦可没有那么潇洒,因为他没有读过本科,宿白先生直接让他跟着本科生上课。



用宿白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什么时候授课老师觉得他的水平可以了,他便可以自由选修课程。



他当初之所以报考研究生,不愿意读本科,除了高考需要考公共课程之外,更大的原因就是本科的课程太枯燥乏味,同样,也太基础了,还有就是时间太不自由。



都读研究生了,还跟本科生一样,天天按部就班在课堂被动接受老师传授专业知识,那这研究生白读了。



当然,宿白先生也不是真的让他跟本科生一样在历史系读四年书,要真是这样,直接把转入本科就行了,还留他当研究生干啥。



用大师兄马世昌的话来说,就是宿先生想要磨一磨苏亦这个小师弟的性子,同样,也想让他接受一下系统的本科课程,夯实他的历史基础。



于是,就这样,苏亦在北大的一堂课就是跟随着历史系的本科生在上中国通史。



依旧是文史楼的阶梯教室,而授课的老师名字让苏亦有些陌生——张光达。



不过来上课之前,苏亦多少了解对方的资料,知道这位老师是河北青县人,1953年毕业于北大历史系,是历史系的副教授,57年的时候,受到一些冲击,但,在北大历史系属于学术水平极为优秀的中青年教授。



没有错,31年出生,还不到五十年岁的张光达,在北大历史系已经属于第二梯队的的骨干教授。



再上面,就是邓广铭先生这些老一辈的教授了。



而且根据马世昌的讲述,张光达讲课水平还是很不错的。



更加难得是,他还通晓多种外语。



治学注意借鉴中外历史学家的经验,重视利用出土文书资料考证中外文献记载。研究重点为西域史地,特别重视研究唐代典章制度和中原文明对西域绿洲国家的影响、唐代以来多民族在西北地区的活动、各种文化在西域汇聚和汇合的过程。



直到后来,苏亦才知道到为什么老师为什么会在北大历史系存在感不高,敢情是八十年代末去法国了。估计研究西域历史接触太多,接触到他外国思想太多的缘故。



后来张光达出国以后,在法国溜达一圈以后,被台湾中研院评选为人文组院士。从这点来说就知道这位张老师身上的色彩有多浓厚了。



来之前,马世昌还对苏亦说,“你之前发言的时候不是提到蒙满回藏鲜之学吗?这些领域,跟张教授有重叠部分,你上他的课,或许有意外之喜。”



话虽如此,但苏亦真的跟着一帮本科生上通史课程的时候,意外倒是没有感受到,倒是,这位张教授挺意外了。



因为这老师见到坐在后面的蹭课的苏亦之后,上课的第一句话就是,“没想到宿教授的高足也来听课,看来,我这堂课要好好讲了。”



瞬间,课堂又是一阵哄笑。



因为苏亦在历史系太出名了,想要低调都不行,就算他刻意坐在阶梯教室的后排位置也没用,照样被认出来。



“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是历史系的两门基础课,新生一进大学就开始上,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三个专业都在一起上课。



所以大教室里面七八十个人,这一哄笑,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苏亦的身上。



好在对于这种目光,苏亦都习惯了,也没有如坐针毡的感觉。



他连忙回话,“因为我没读过大学,所以想跟诸位同学一起来上课,如果张老师不介意的话,我以后时间允许的话都会过来,您看行吗?”



张光达笑,“自然是可以,咱们北大历史系的大课别说我们系的研究生,就算其他院系的学生过来,咱们都欢迎。”



也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