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003章:北大的前世今生
有久留,对于每一个前来复试的人来说,复试才是重头戏,参观是附带的。



至于苏亦,对于北大不要太熟悉,前世来了太多次,而老大哥钱立群,人家五十年代就考入北大,再次回来,算是故地重游。



就连陈飞,当知青前,也曾经来过北大,不然,他怎么会有北大梦呢。



为了方面全国各地前来复试的考生,北大方面提供了校内住宿,时间限三天。



然而,为了不耽搁,大部分考生都是提前来北大报道的。



这一来,问题就产生了。



因为,北大的复试通知书已经明确说明,提前报道的考生,不接待。



真的按照通知书的规定,考生都是要等明天才可以入校报道,但在场的诸位,都重视这次复试,提前一天报道。



这个时候,就有人犹豫,“北大会不会不让咱们进入校门内?”



“不至于,顶多不安排住宿而已。”钱立群说。



这点大家却不在乎,“这有啥,来之前在火车站没少睡地板,别说火车站,在知青点,荒郊野岭都睡过呢。”



听到这话,苏亦却哭笑不得。



这帮老大哥,都是吃过苦的人。



当然,真要条件有限,在教室过道打地铺,他也行。



但能不打地铺,不是更好?



陈飞或许感受到他的担心,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怕,先问问。”



钱立群也道,“真不提供住所了,咱们到外面的招待所挤一挤也是可以的,不用担心。”



苏亦点了点头,也只能够这样。



作为老大哥,钱立群一马当先,直接朝着门卫走过去,“同志,你好,我们是过来参加研究生复试的考生,这是我的介绍信,请过目。”



身份证制度没实行前,唯一的身份证明就是介绍信,这是特殊年代的历史产物,很好限制了人口的流动,为社会治安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同时,也变相把百姓豢养在出生地。



结果,北大方面比大家想的还要人性化,钱立群出示介绍信,门岗放行,北大还安排工作人员把众人领到指定的招待所。



所谓的工作人员也就是学生会的学生,而且一来还来了俩。



都是本科生,一男一女,还都挺年轻,标准的大学生装扮。



一来就开始做自我介绍。



女生叫黄莺歌,学生会学习部部长,男的叫王先勇,学生会的干事。



分别是历史系以及中文系大一新生。



77年才恢复高考,如果不算之前的工农兵大学生的话,北大这边基本都是新生。



不过两人则是以黄莺歌为主,一来就给大家问好,“诸位学长好,学校考虑到今年研究生复试情况特殊,特意安排了住所。”



交谈之下,才知道原来这几天提前报道的考生太多,校方无奈之下,才开放招待所。



这个无奈是真无奈,人太多了,一个个都在校园打地铺,那太影响形象了。



“诸位学长,咱们北大校园有点大,诸位可以边走边观看咱们北大的校园,提前熟悉一下环境,对诸位日后的校园生活也是好的。”



黄莺歌很客气,在去招待所的路上,还跟众人做相应的介绍。



“咱们北大西门,跟前面的汉白玉石桥,都是燕大校友捐资修建的,名为校友门和校友桥。建于1926年。石桥现在也被同学们称为‘小金水桥’。”



“小金水桥”的称呼,苏亦前世就听过,也就只有北大学子,才有这样的底气了。



感受到众人有在认真的听讲,黄莺歌继续扮演导游的角色,“过桥后就是由贝公楼、穆楼和睿楼组成的三合院。建于1926年。贝公楼原名施德楼,1931年改名。这两个名字都是为了纪念汇文大学堂第二任校长詹姆斯·怀特·贝施佛德。贝公楼也是咱们北大的校长办公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