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到了坚昆,和坚昆的大统领见面,主要的目的就是不想要让坚昆的各个部落头人误会骠骑大将军,以为那些太原走私之事是骠骑大将军的意思,同时也是为了告戒坚昆,老实待着就好了,千万别乱搞,要是动不动伸爪子,不仅是要砍爪子,甚至还要砍人头!
对于漠北,骠骑大将军的策略还是比较明确的,在气候温和的地方进行半耕半牧,其余地方还是以游牧为主,同时查勘矿产,进行开发。
在这样的方针指导之下,对于漠北是侧重间接性的控制,而不是直接下场。
坚昆国当然就是这个间接控制当中的一环,相对来说,这些坚昆的国人,尤其是婆石河氏部落,还有须卜居次部落,以及熟羌,南匈奴等就是最好的人选,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斐潜伸向大漠的间接控制的触须。
部落之中矛盾深厚,相互之间更是经常有血债。直至近代,在草原部落之中还有出现屠戮全家,抢夺牛羊牲畜,欺占妇孺的情况,奴隶制甚至一直持续到了接近新秩序确定的时间,但即便是如此,还是有一些脑残的游牧后裔,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鼓吹什么伟大的游牧英雄所吸引,然后觉得那个游牧的年代才是他们的辉煌……
更不用说当下这些游牧民族的人大多都是属于野蛮状态,没有文化,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对于这个天下的认知,说一句鼠目寸光真不是什么贬义词,只有少数几个人才看得深远一些。
就比如是婆石河元尝。
婆石河元尝虽然觉得王凌提出的条件相当不错,但是总觉得其中可能有些什么问题。
当然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骠骑大将军确实是很强。
坚昆国在历史上,被淹没在了小冰河之下,悄无声息。
北漠之中,游牧民族大部分都是如此。
更多的时候,因为先天上的不足,导致游牧民族的巅峰就是在热兵器之前,然后不转型的也就没有什么然后了……
西域都护府,其实是一个绝佳的创举。
只可惜的是,在西域都护府之后,大汉并不能举一反三。或许是因为西域都护府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利益,也或许是因为当时朝堂高层对于边缘地区的蔑视和短视。
而现在,骠骑大将军推行的北域都护府,无形当中就是将这个制度拓展了,也将汉国的边疆扩展到了大漠之中。
虽然说这种管辖的模式并不是十分完善,但是相对于比较落后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已经是非常优秀的制度体系了。
都护府的这种管辖并非简单的羁縻,这种管理是有效的。以西域都护府为例,自汉代起,即设西域都护、西域长史、戊己校尉等,唐代则设安西都护、北庭都护等,都有命官、驻军,以监护南北两道。
即便中原大乱之际,西域亦往往仍旧受到中原王朝所遣官员、兵士的守卫,以防来自于北方或西北方的游牧行国趁虚而入。
若是讲究起来,中原王朝不能掌控西域的时间,大概也就怂宋了,但若将契丹辽也当作是华夏民族的一部分,那么华夏对于西域的统治和管理的时间,就是相当长了。
西域都护府也有一些问题,比如控制能力不强,和中央王朝的联系也不是很深等等,尤其是在于商贸的利润,很多时候是被中间商吞噬了,导致中央王朝很少能从其中获益,所以也就对于西域爱理不理。
而现在深知商贸重要的斐潜,大力推动起商贸的时候,在坚昆国这里,还真的没什么人可以抵挡得住这种诱惑。
婆石河元尝召集了众头人,商议了一两天,也没有最终商议出一个所以然来,只能是先含含湖湖的答应下了王凌的那些条件,然后派人到了王凌所言的云中集市进行查看。
云中。
兔子打洞那是天生技能。
所以大华夏基建科技树点满了又有什么问题?
云中一度被东汉废弃,后来赵云进军常山,建立北域都护府的时候,云中就被重新收复了,然后修葺废弃的城池,重新规划,安置人口。
在云中城北。以城北的外壕沟石桥为起点,往北延伸四五百步,是作为和坚昆,或者说和北漠的各个游牧部落的交易市场。被称之为北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