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匠作间内,除了众人呼吸的声音,再没有半分其它的杂音。
陈循第一个反应过来,他看着苏城手里的火枪:
“王爷所思所想,巧夺天工,令人佩服啊。”
苏城将长枪递给旁边的张勇,问着陈循:
“你刚才说什么?奥,不是你说的,是你的弟子说的,徐有贞,你刚才说什么,太子出阁?”
徐有贞感受到了苏城的敌意,急忙收敛了精神,恭敬的说着:
“回王爷,是下官所说,这不是下官一个人的见解,这是朝野的共识,众臣之所想。”
苏城看向旁边的陈循:
“你这弟子经过去年的风吹日晒,这向上攀爬的野心还是不减分毫啊。”
陈循一捋长须:
“然则王爷以为,太子出阁之事,该当如何?”
苏城笑了:
“本王只是武将勋臣,太子出阁是皇家之事,陈大人也可以认为是朝廷大事,不过本王只是一个军功起家的勋臣,在这种大事上,能有什么见解。”
陈循以为苏城不想掺和储君之事,于是向苏城一拱手:
“那王爷明日早朝,还是不去吗?”
苏城看了陈循一眼:
“若是工部能多出一军械司,我就不需要去上朝了。”
陈循捻须一笑:
“英雄所见略同,本官也认为,我工部是应该多出一个军械司了,以王爷所造的长枪为例,要繁复多变的厉害,新增一军械司,正和适宜。”
第二日,早朝。
朱祁钰刚刚升殿,在御座上落座。
礼部侍郎王一宁出班奏事:
“启禀皇上,臣王一宁有本奏上,臣素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方今天下大定,国事安稳,正是稳固国本之时。
太子为国之储君,为天下计,为未来计,正是固其根本之时,臣请陛下允准,命太子出阁备读,学中庸、大学、四书五经。”
御座上的朱祁钰双目如电,看着跪地奏事的王一宁,脸色难看的厉害。
紧接着,浙江道监察御史董路出班,跪在了地上:
“臣启陛下,为国本稳固,则当令太子出阁读书,此为大明计,为天下计。”
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接二连三的出列,跪在了朝班之前。
“臣附议。”
“臣附议。”
请太子出阁的声音此起彼伏。
朱祁钰收回看向王一宁的目光,他身体向后一靠,看向武臣的首位。
哎,苏城没有来!
朱祁钰有些郁闷,苏城什么都好,就是这不贪恋权位,不爱上朝,这样的毛病,是真不好。
请太子出阁?
这帮子文臣打着稳固国本的幌子,请太子出阁,他们是真的为大明计吗,他们不过是看自己有了易储了想法,来给自己上眼药来了。
朱祁钰叹了口气,当初有了易储的想法之后,自己就知道会面临朝臣们的反对,朱祁钰对此有十足的心理准备。
“胡先生,礼部首倡太子出阁读书,胡先生,你是礼部正堂官,你怎么看?”
朱祁钰问着礼部尚书胡滢
胡濙出班,跪在了地上:
“臣启陛下,太子是国之根本,臣以为,既然太子殿下年岁已至,自当按照朝廷规制,请太子殿下出阁读书,以稳固国本。”
朱祁钰被气的有些喘不过气来,这个老家伙啊,原以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安生,他就安安稳稳的当朕的礼部尚书。
现在看来完全不是这样,看样子,自己还是对朝臣们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