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忠是在斡难河大战的第二天被派遣回来报捷的,是李煜钦点,顺便捎带了一封厚厚的家书回应天。
朱高炽在文华殿中接待了樊忠,详细询问了北伐的细节,直到天将擦黑,宫门即将上锁,才赏了不少京营,令几人回去。
“给,那臭小子的!”
春和宫中,用过了晚膳,朱高炽招来了全家,心里颇为吃味的把大儿子捎回来的家书分发下去,冷哼一声,气呼呼的别过头去。
李煜写了七八封信,有给太子妃的,有给姐妹花的,还有给两个年纪偏大的弟弟的,甚至就连负责太子府生意的马三和舅舅张克俭都有一封,可就偏偏没太子爷的!
很难说不是故意的。
张妍可懒得搭理他,喜滋滋的接过儿子的信,迫不及待的展开看了一遍,接着眉开眼笑的夸赞道:“儿子说打了胜仗,给弄了不少羊羔,肉质颇为细嫩,孝敬我这个当娘的,吩咐了幼军送回来呢。”
朱高炽冷哼一声:“哼!打仗还忘不了吃。”
“别管他。”张妍正高兴呢,完全不在乎丈夫发牢骚,拉住胡善祥的手:“太孙跟你说啥了?”
胡善祥脸颊微微发红,赶紧把手上的纸折了折,生恐让太子妃看见,那上面尽是些虎狼之词啊!只能挑些能说的,告诉太子妃:“太孙殿下信上说,瓦剌既破,可能不日便会回师,再有就是从瓦剌王庭里搜寻了不少前元宫廷的首饰,命人一并带了回来,到时候妾身一并献给娘娘。”
朱高炽:“哼!有了媳妇忘了娘!”
张妍先是不满的看了一眼丈夫,才满意的对胡善祥笑笑:“你有这个心,我便知足了,如今府里也不缺花销了,太孙给你们的,你俩便收着吧。”
“谢娘娘赏赐。”
“等太孙回来,便要大婚了,准备了这么久,本来是要在出征前操办完的,还是耽误了。”
按照计划,确实是要在出征前大婚的,可李煜借口北元未灭,要等出征回来再大婚,老爷子便也由他。
不过一些程序都走完了,礼部遴选出来的秀女,经过层层筛选,只余下几十名,已经住在太子府里生活了。
孙若微还好,内定,顺利通过遴选;胡善祥那里却差点出了纰漏,验身那一关时差点被刷了下来,还是太子妃令胡尚仪出面,强令通过的。
现在就等着太孙回来点选了。
张妍又把李氏生的老二朱瞻埈和嫡次子朱瞻墉这俩年岁稍长的皇孙喊至身旁看着他俩一脸沮丧的神情,不由得好奇道:“怎么这幅样子?你们大哥在心中说什么了?”
“娘!”朱瞻埈非亲生,不敢答话,老三朱瞻墉可没这个顾虑,张妍一问,他眼泪立马就留了下来:“大哥信上说,要我们对瓦剌灭亡一事,写十篇策论,他回来检查!”
朱高炽立即不厚道的笑了起来:“哈哈,这还算兄友弟恭,就听你大哥的,写好了爹也要看。”
“你怎么这么多事啊!不就是儿子没给你传家书嘛,体胖心不宽!”
“什么?你……”
夫妻俩吵架,别人看不得,几个侧妃与儿女赶紧告退,胡善祥也赶紧拉着姐姐躲了出去。
八月,立秋之后,北方天气渐渐凉爽,不过地处南方的应天城,还是略有些燥热。
江边码头,一行船队缓缓靠岸,搭好船板后,李煜迫不及待的从船上走下,码头上早就等候多时的朱瞻墉带着詹士府的属官立即迎上去。
“恭迎太孙殿下凯旋!”
确实是回来了,但回到应天的只有李煜,老爷子和二叔三叔还待在顺天,要小住个把月,连中秋节都不打算回来过了,说要等天气凉爽了再回京。
李煜知道老爷子的想法,无非是盯着北边的大工地,大宁那边,修路,安置牧民,安排驻军,盯防兀良哈等等,再加上论功行赏,许多事情一环扣一环,老爷子不放心。
此次北征,击破瓦剌,有功将士皆有封赏,刘江都混了个伯爷;全军唯一没有封赏的,只有汉王、赵王和太孙。
朱棣本来要赏赐的,爵位肯定没法升了,可金银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