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九十七章 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刘襄登基的诏令传遍天下,北方九州之地人人欢庆,大义之名已立,此前分田降税的仁政得到朝廷正统的背书,百姓心中最后的一丝忧虑也被打消。



民间自发的庆祝活动,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其实,现在的大汉朝廷名义上占据十州之地,只是七国联盟的地盘占据了兖、豫、徐三州的部分郡县,而益州的南中七郡也没实际占领,所以真正的控制区域只有九州之地。



七国联盟可以用爵位继承法慢慢熬制,不着急攻伐。



南中其实也不用着急。



南中地区的羌蛮部落不理会朝廷,因为政令传不过去,就算是知道皇帝换人了,他们也不在乎。



虽然有不少巴人来传道,让一些部落首领降低了对朝廷的仇视,但该过的日子还得过,不上山打猎,不下河捕鱼,不采集野菜野果,那就得饿肚子,朝廷又不能当饭吃。



而大汉朝廷现在也没功夫理会南中。



刘襄不是诸葛亮,他不需要从南中抽调人力、资财,供给征战,只要那里的蛮人不主动找茬,他暂时不准备打过去,那些羌蛮的威胁程度,比不上扬州中的威望。



这就是大势。



他只是关注一眼,对很多人来说,就已经算是恩德了。



可惜今年旱灾,军粮不足以发动大规模战争,他们只能在益州就食。



感谢李冰父子的遗泽吧,都江堰工程让成都平原成为了真正的天府之国,才能独力支撑包括益州守备军团在内的三万五千大军。



解放了汉中的粮草。



这批粮食缓解了长安的一部分压力,从祁山道支援了凉州的建设。



当然,汉朝的时候,都江堰还叫做湔堋,刘襄在那里设立都江县,改湔堋为都江堰。



说到这,不得不说一下二郎神。



汉代的二郎神不是杨戬,是李冰的次子,协助父亲,用了八年时间凿山开道,建成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民间传说他曾斩蛟锁龙,协助父亲筑堰平患,被后人尊称为灌口二郎。



刘襄命人修缮李冰父子的庙宇,亲笔题字,册封李二郎为灌江口二郎显圣真君。



可惜没有一千两百草头神,不太完美。



至于宋代之后才出现的杨戬杨二郎。



他哪能管得着一千年以后的事情。



他是汉代的皇帝,又不是「送」朝的皇、结盟,将防线经营得越来越坚固。



「得打一打呀,怎能坐视敌人壮大?」



听到他这句嘀咕,下首的郭嘉无聊的把胳膊支在案几上,单手撑着下巴发呆,他觉得没有浪费心力的必要,明摆着,出兵就能胜利,哪里需要绞尽脑汁的思考计策。



可听到此话的荀彧却深为忧虑,具体的政务都需要尚书省执行,他这个尚书令太了解现在的情况了,除非停止赈灾,或者停下几个大工程。



否则,朝廷的财政是无法支持南征的。



他得劝一劝:「启禀陛下,此时不宜大动干戈,敌人在壮大,大汉一样在壮大,敌强一分,我强十分,何必着急呢?」



这个道理刘襄也懂,只是看着南方的敌人开始报团,他却动不了兵,所以心里不爽。



「文若觉得,当如何平定江南?」



「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荀彧的意思是拼发展,论人口,论耕地,论技术,论潜力,江南有一丝获胜的可能吗?



没有!



他们必定灭亡。



既然如此,何必要打乱正在执行的政务呢?一边养民,一边拖死敌人,多好的事情。



刘襄挺认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12528&cid=1434936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