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催泪系导演》正文 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盗梦空间》的科学可能性
里称之为“新梦境”),然后在“新梦境”里终于找到了厕所,得到了“解放”,但真的醒来时,发现自己尿床了。



这个情景是不是极其熟悉?不要说你小时候没有做过这样的梦。



在梦中醒来,并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梦,在心理学里面叫做“清醒梦”,这是一个科学事实。



而电影《盗梦空间》里关于梦的情境设计,就是基于“清醒梦”来设计的。



就像电影中所表现的,许多时候人们会做“清醒梦”,也就是做梦的人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记得有人曾经做过一份调查,设计了一份问卷,得到近3000份回答。当问到“你是否有过知道自己是在做梦的梦”时,有65的人回答“是”,25的人回答“否”,另外的“不确定”。



在这个问题上,女性比男性更频繁地回答“是”,年轻人也比年长的更频繁地回答“是”。



在同样的人群中,34的人说自己可以对梦进行控制,但超过一半的人否定自己能够这样做。在回答“可以”的人群中,性别和年龄的分布与前一个问题呈现出相同的规律。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报告说他们的梦变短了,也没有以前那么生动了,不如以前那样天马行空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我们大脑中的想法,到底有没有可能被人盗取?



我相信这也是很多观众看完《盗梦空间》后最关心的问题。



有医学专家表示,凭借现有科技水平如核磁共振扫描仪、脑磁图等技术手段可以抓拍人的脑部波动,从而获取他人梦中的信息片断,还原成黑白影像,但是还无法做到精确分析,因为这些影像很局部、很单一,不能像《盗梦空间》里描述的那般精密。但是,通过植梦“左右”他人的意识,未来有可能做到,目前科学家已经成功干预小白鼠大脑的化学活动,让它逆时针跑步。



研究人员表示,有朝一日,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仪或许能对某个人的梦境进行记录并还原,同时又不存在像电影中描写的分享梦境带来的麻烦或危险。



在34年前发表的一篇论文里,哲学家预言,未来的某一天,人们也许可以做这样一种“翻译”:根据观察到的一个人睡觉时的生理现象来推测出他梦境的内容,比如恐惧、从高处坠落、吃到冷的东西,甚至是花1265美元买了张去纽黑文的车票,却忘记放在哪个口袋里了。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就发现,人在睡觉的时候会经历一个特殊的阶段:大脑高度活跃,眼球在眼皮底下快速运动。这时候被唤醒的人,大多数会报告说,自己刚刚正在做梦,而且梦境往往相当生动。因此,科学家把这个睡眠阶段就叫作快速眼动睡眠期,认为生动的梦境在这个阶段出现。



那时候,科学家已经注意到人的梦境可能出现在睡眠时的“快动眼睡眠”,一个介乎深睡和浅睡之间的阶段。他们发现:以上下运动为主的快速眼动与报告中从地面捡起篮球然后投篮的梦境具有相关性;每个人都会做梦,声称自己不做梦的人只是记不得了而已。



几十年来,做梦时眼球快速运动的现象引发了很多科学家的好奇:做梦和眼球运动有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眼球运动是随机的,目的可能只是保持眼睑润滑。也有人猜测,眼球运动有其“深意”,可能与梦境世界有所对应。然而这种猜测就很难用实验来验证了。有一些初步研究把受试者从睡梦中唤醒,让他们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刚才梦见了什么场景,然后对照唤醒受试者之前记录到的眼球运动方向或频率。可惜受限于主观报告的不准确性,这类研究得到的结果常常相互矛盾



()



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盗梦空间》的科学可能性



第(3/3)页







于是进一步猜想,梦的研究人员未来将会获得一种技术性的爱好,它“能够影响、指导、改变梦的创作过程,让梦停止、重来甚至是改变呈现的先后次序,阻止或扭曲人对梦境的记忆过程”。



这与电影《盗梦空间》的设想如出一辙。只不过电影导演将这项技术用在了黑暗的一面,他让剧中的主角科布成为一名能够潜入他人梦境中窃取秘密的盗贼。他甚至能够在别人的梦境中种下对方原本不存在的想法。



在电影里,对梦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