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催泪系导演》正文 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br />
虽然如此,妹妹仍然没有告诉她,那双被扔掉的鞋对她有多么重要。



看《小鞋子》是心灵逐渐感慨而温暖的过程,是灵魂得到洗礼的过程。他们即使在困境中还保持着自尊、淳朴、善良。我想,他们就是生命真善美的最好诠释吧。



希望这部影片,能唤醒大家对生活的美好信念。



无论生活给我们多少挫折,重要的是我们心中的爱,它能让我们变得无坚不摧!」



当然,这样的电影自然而然地会让人想起贫富差距。



或许九零后,零零后感受不到,接触不到「贫穷」,亦或者相对较少,但是从七零八零过来的人,却可以说都非常的能够产生共鸣感。



网络影评人八零后老男孩这样写道:「电影讲述男孩阿里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一次意外他把妹妹仅有的一双红鞋子弄丢了。不想受到父母责罚的他,祈求妹妹帮助他保守这个秘密,并且答应妹妹可以穿他的鞋子上学。等妹妹放学自己再换回来,跑着去上学,因为他也只有一双鞋子。



影片围绕鞋子展开情节,故事的选取以及主角小阿里不俗的演技,获得了观众们一致好评。虽然影片没有用过多的场景去描述生活的困苦,但仅仅一双鞋子也便让观众感受到那一种让人难以呼吸的压抑。影片选取的时代背景及小主人公的遭遇,跟我们70、80那一代人很像,那时的我们也经历过贫穷,也曾因为贫穷而感到自卑,即便已经**依然受其影响。



影片中阿里家境贫寒,导致妹妹有着强烈的自卑情结!



阿里妹妹穿上不合脚的鞋子,上学会把脚缩在桌子底下,因为她不想被别人看到穿了一双男式而且大很多的鞋子。放学以后妹妹快速的逃离教室一刻也不耽误,因为阿里还要换下鞋子赶去上学,还有一个原因,她想逃离,因为此时此刻她被自卑笼罩,她害怕同学们发现后嘲笑她。



有一次放学她还是一如既往的跑回家,不合脚的鞋子掉到了水沟里,穿着一只鞋不停的追赶着那只顺水而下的鞋子,但是她根本捞不起鞋子,她蹲在一边哭了起来。此时的哭其实更多的是委屈,她不明白为什么哥哥把她的鞋子丢了,自己又为什么莫名其妙的穿上他的鞋子,还有家里为什么穷的连一双新鞋子都买不起。



路人看到她哭,询问之后帮她把鞋子捞了起来。她不想再忍受了,来到跟哥哥接头的巷子,把鞋子扔给了哥哥,她再也不想穿哥哥的鞋子上学了,她要告诉父母这一切。阿里为了继续让她保守这个秘密,把老师奖励给他的自动铅笔给了妹妹,答应一定会给她买一双新鞋。



我了解那种抬不起头来的自卑,影片之所以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是因为关于贫穷、关于自卑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的影子在里面,毕竟自卑带来的伤害可能会铭记一辈子。



关于鞋子的共鸣,很多没有经历那个时代的人是很难想象的。



但是事实上,在我们小学的时候,时常也便是只有1、2双鞋子,至于雨靴这种奢侈品,只能是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同学才能有。临近冬天,已经穿上母亲纳的千层底棉鞋。恰逢下雨,鞋子完全湿透,回到家脚



已经泡的泛白。看到有几个同学穿雨靴,便跟母亲提了一嘴,母亲也只是回了一句:没有钱。



第二天,还是那双鞋,只不过已经被火炉烤干。看着更多的同学换上水靴,自己课间也不会出去,躲在教室害怕别人看到自己脚上的鞋,也许同学们不会笑话,但自己已经认定他们会笑话你。



上初中的时候,学校开运动会要求参加的同学都要穿运动鞋。当时的运动鞋,其实就是帆布鞋。即便只有几块钱,家里依然不舍得给你买。已经报名的我,只好去借同学的鞋子。



男同学的参赛项目都多,没法给我,只好去跟女同学去借。我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时候的自己唯唯诺诺的诉求,更忘不了女同学异样的眼光以及她不情愿的表情。



上高中那会,学校流行男生穿皮鞋,全班极个别男生没有穿,其中就有我,那时候已经有了很强的虚荣心,渴望得到满足,这其实也是自卑的体现。家里其实条件已经可以了,不至于买不起一双鞋子,但是皮鞋显然不是一个供3个孩子读书的家庭所要考虑的事情。



于是我偷偷的穿了父亲一双已经开胶的皮鞋,已经记不清那双鞋比脚大了多少号,但是记得足足垫了2本书的纸张才勉强能够穿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