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催泪系导演》正文 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堂的孩子
曙光旬”国际电影节迄今为止已举办了三十五届,观众人数从第一届的18万上升至上百万,放映影片的电影院数量和参展影片数量也稳步提升,对于推动伊朗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每年的电影节由“法拉比”电影基金会等官方电影专业机构组织,仍在“伊斯兰文化指导部”的准则下举办,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媒体参与,此外还有如“伊朗电影基金会”等非官方甚至境外机构支持,影响力逐渐扩大,堪称西亚和伊斯兰世界最大的国际电影节。



当然,跟其他主流大型国际电影节在规模和影响力上可能无法相提并论。而从2015年起,电影节开始分为两部分举办,每年2月原周期的是伊朗国产电影,而外国电影则归入每年4月的国际部分。



两个部分分别设置了亚洲电影竞赛、国际电影竞赛、国际短片竞赛、国际纪录片竞赛单元和伊朗电影竞赛、伊朗短片竞赛和伊朗纪录片竞赛等单元。



李易对此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小鞋子》的第一场放映,自然不是公开放映的,而是一场内部放映会。



不过,到场的却不止是伊朗本土的导演,以及影视从业者,为了扩大这部电影的影响力,阿巴斯这些伊朗的大导演们也是邀请了不少国际电影从业者来到现场。



当然很多人其实是慕名而来。



毕竟,李易的“旅游电影”可谓是每一部都非常的优秀。



甚至还拿下了不少奖项,包括《天堂电影院》《放牛班的春天》以及《海蒂》都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所以,这一次《天堂的孩子》(小鞋子)这部电影,自然而然地也吸引了不少人。



包括国内远道而来的李易的铁杆拥趸,杜向海,周清泉,以及刘飞等人。



其实对于李易突然拍了一部伊朗电影,他们反倒是一点都不觉得稀奇,毕竟,李易是有前科的,旅游拍电影什么的已经成为他的另外一个标签。



很快,电影开始放映。



看到大银幕上出现的“李易导演作品”的三语字幕,现场不约而同地响起了轰鸣般的掌声。



是的《天堂的孩子》也就是《小鞋子》一共有三种字幕,一种是华语,一种是英语,还有一种是波斯语。



很快地电影剧情开始。



白天,艳阳高照,修鞋铺里,老鞋匠的膝盖上放着一双粉色的女童鞋,鞋的前盖上镶嵌着同色的蝴蝶结。他用那双苍老的手拿过毛刷在鞋帮的裂缝处涂了些胶,然后开始穿针引线,将鞋帮处的裂缝缝合到一起。最后,他把鞋架在鞋托上,用锤子敲了敲。



老鞋匠将两只鞋交到坐在一旁的男孩手中:“30块钱。”



男孩名叫阿里,约摸八九岁的样子,肤色偏黑,一双大眼睛明澈纯真。



阿里将捏在手里的钱递过去,老鞋匠随即摸出几枚硬币给他:“找你的钱。”



“谢谢。”阿里起身向外走。



老鞋匠和蔼地笑了笑:“不客气,再见。”



阿里出了鞋铺,边向前走边掏出一个黑色的塑料袋,将修好的鞋装了进去。



镜头转换,来到了一家饼店,饼店的生意很是红火,门口排着长队。



工人从地炉中钩出大馕饼,甩到矮桌上。阿里跪在桌旁,将自己买的几张饼一一折好,一张张叠放在随身带的包袱里,系好布包,然后把手里攥的硬币交给工人。



阿里出了饼店,没走几步,又来到斜对面的蔬菜店。店外横七竖八地堆放着许多木条箱及一些烂塑料袋。他将布包倚在箱子上,又顺手将黑塑料袋塞进箱子间的夹缝,随后走进店里。



阿里:“你好,阿卡,我要马铃薯。”



老板正忙着点钱,头也不抬,随手抄过一只黑塑料袋递过去。阿里接过袋子,返身装马铃薯。刚装了一两个,老板就发话了:“不是那些,挑下面的那些。”



阿里无奈地掏出大土豆放回原处,蹲下身子去挑那些乒乓球大小的土豆。



就在这当口,一位收废品换货的老人推着手推车来到店门口,与老板打招呼:“你好。我可以收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