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们和狱警们。他们叫人感动地静立当地,抛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怨怼,沐浴着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这些人们身上,来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将他们都濯洗得纯净无比。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我这才明白安迪的用意,也才明白为什么电影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赎》。
在修屋顶的时候,他为大家争取来啤酒,事实上是为大家争取到那种像在修缮自家的屋顶一般自在的感觉,所以他不喝酒,微笑却带着巨大的幸福;放费加罗的婚礼,也是要唤醒他们已丧失殆尽的自由感。
然而强者终究是少数。自由面前,更多的人们纷纷选择禁锢。
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年的布鲁克斯,为了不被假释,竟然想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在监狱的目的。
最初的时候,他的这种行为让人觉得很奇怪,可是真的很奇怪吗?
自由本来应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东西。可是布鲁克斯们却早已经被监狱的规则之下规则了自己,他们需要规则,需要秩序,如果没有它们,甚至无法生存。
正如同瑞德说的那般:「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布鲁克斯得到了身体的自由,灵魂却已经被无可挽回地体制化。他终于没有能够摆脱对自由无法适应的困境,悬梁自尽。而睿智如瑞德,在出狱之后也悲哀地发现,自己竟然连撒尿都要向经理报告,否则一滴尿都挤不出来。他也考虑如何违规以便回到监狱,甚至考虑与布鲁克斯一样离开。
要么忙着生活,要么忙着等死。步履匆匆的人们也许应该偶尔驻足,跳出来看看自己的模样。我们终会知道,习惯于服从规则的人们将付出巨大代价来习惯本来属于每一个个体的自由。
希望:
安迪一直怀抱着最好的希望,陪审团宣布他有罪时如此、长期无法获得假释时如此、被「三姐妹」施暴和纠缠时如此,甚至在汤米被典狱长枪杀时仍然如此。
安迪没有被残酷的环境和一个个时间慢的如同刀割的夜晚压垮,「希望」让他在狱友中如此不同,也慢慢地感染到了瑞德等人。
有些东西在我们内心深处,他们无法到达,也触碰不到,那就是希望。
自由,是以希望为前提的。没有希望,没有追求希望的勇气,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希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坚持的路在希望里永远不会太长,哪怕人别层楼,我宿孤舟,也是另一番希望。
执着的安迪花了二十年的时间用石锤凿穿一条隧洞,这样的举动轰动了一时,警察在河水中找到安迪的旧衣服,令人不得不惊叹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执着?..
是希望!他始终怀抱着希望,并且一直在为着自己心目中的最美好的希望而努力着。
救赎:
其实在观影的过程之中,和同行们一直都在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
在肖申克这座监狱里,一个银行副总裁的安迪,一个蒙受不白之冤十九年的安迪,一个最终变成太平洋小岛上船主的安
迪,这一段人生旅程,是他的救赎之路,那么,他到底救赎了什么?
对于肖申克监狱的狱友来说,对于安迪的好友瑞德来说,包括被枪杀的汤米,安迪的所有行为,让他们体会到在厚重石墙外的一丝丝自由。可以在屋顶上喝着啤酒干着活,可以在广场上听到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可以在图书馆听汉克威廉姆斯的经典唱片,可以在「老师」的教导下进行识字考试,这些时刻都让他们重温着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自由身份。
对于肖申克监狱来说,因为有了安迪,「三姐妹」被以恶制恶了,监狱里有了音乐和图书馆,典狱长等人的丑恶脸面被揭下,监狱里变得干净了一些。
我起初觉得,这是肖申克的救赎,在监狱里,安迪完成了对其他人,对监狱的救赎。
但转念一想,这样的救赎也太过表面,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但人的内心深处呢?真的也变化了吗?除此之外,对于安迪他自身而言,救赎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