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卷 还政于朝 第九十二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九品官人法的推行,自然不仅仅只是在中原以及荆、益、扬这些比较富足的州府,它所推行的范围是整个大汉帝国。



它的目的一来是为了肃清吏治,还有就是为帝国推举人才。



自西周开国,分封以来,已有一千三百余年。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天下士族们开始在各地生根发芽。而其中比较出名的各大士族,绝大部分都分布在北方中原一带。



诸如人所皆知的五姓七望,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大部分都分布在冀州、司隶和豫州。就比如现任的徐州刺史.王凌,就出身太原王氏,还有那与诸葛亮友善的崔州平,则来自博陵崔氏。



另外还有当世的一些名门,京兆尹.司马懿所在的河内司马氏,故太尉.杨彪,所在的弘农杨氏,尚书令.荀令君所在的颍川荀氏,太傅.钟繇所在的颍川钟氏,新任御史中丞.陈群,所在的颍川陈氏,新任少府.辛毗所在的陇西辛氏,诸葛三兄弟所在的琅琊诸葛氏,以及其它诸如泰山.羊氏、河东.贾氏等等。



这些大的家族几乎都分布在兖州、豫州、青州、司隶和凉州一带。



因为这些州府是各大氏族的聚集之地,因此在各州的大中正官都是朝廷内德高望重的大员们所担任的。



比如,兖州的大中正官由魏王.曹操亲自担任,豫州的大中正官则有尚书令.荀彧担任,太傅.钟繇则担任冀州的大中正官,少府.辛毗担任凉州的大中正官......



这几位德高望重,都是朝廷的肱骨之臣,而且几乎都是九卿以上的官职,所以由他们来做各州官员和在野士子最后的评定,也没有人不服。



而这几位朝廷的大员们,为了更好的查实各州府小中正官所推举和察定的人员,更是不惜年迈之体,亲自微服到各州府去微服查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因此,一大批的青壮士子和在野的隐士们,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也从侧面间接的促进了吏治的刷新。



灭匈一战之后,并州六郡得以光复,四十万匈奴人口,被分批安置到了冀、并、幽、关中等北方各州。所以无论是开荒屯田也好,还是这些胡人的安抚也罢,都需要大量的官员。因此北地各州出现了也大量的空缺。



数十年前,黄巾战乱起源于冀州巨鹿郡,后来匈奴趁机南下在冀州也曾肆虐一番,因此冀州人口凋零甚深。



匈奴.右贤王.楼利部的二十万俘虏人口,在当时的横野将军.孙礼携裹南下之后。按照朝廷的命令,一部留在了幽州,交予了幽州刺史.毌丘俭处置,而其中的大部分,则被一路分别安置在了冀州各郡。



现任的冀州刺史.崔琰,乃是太傅.钟繇巡视冀州之后,特意征召的冀州名仕。



崔琰,字季珪[guī],出身冀州望族,博陵崔氏。今年刚好是他的花甲之年,此人身高八尺五寸,体态雄伟,声音洪亮,眉目疏朗,须长四尺。且刚正不阿,性格朴实,喜好击剑,崇尚武功,世人称之为冀州名士之首。



早年间,故冀州牧.袁绍曾经多次下诏,重金征召于他,都被他坚决的辞辟了。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也曾数次征召于他,也都被他所拒绝了。此次要不是太傅.钟繇公,亲自登门拜访,或许他应该会一直这样止到老去也不出仕的。



钟繇公登门之后,对诉以时事。当崔琰知道,大将军.曹彰灭掉了困惑华夏数百年的匈奴,并掳其人民八十余万南归之时,颇为震撼。这才答应出仕,帮忙治理冀州,协调安置胡人。



曹操得知崔琰入仕的消息之后,非常高兴,连忙与钟繇一起联名上书,推荐他做了冀州刺史,节制冀州境内所有政务。 而崔琰也不愧是冀州名仕,作为博陵崔氏的当代家主,他的出仕,也让许多原本不愿出仕的士子们,纷纷摒弃了以前的想法,应召入仕。



崔琰上任之后,便雷厉风行的以九品官人法整顿了冀州的官场,并依法提拔了一批真正有才能的士子。随后,将朝廷计划安置在冀州境内的二十余万匈奴人,安排的井井有条。



二十余万胡人,分别安插在了冀州境内的九个郡,每个郡万余人,再分到每个县不过数百人。即使他们有所图谋,也绝对已经没有那个能力了。



崔琰还安排各个郡县,对这些新来的胡人们加以安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