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崇宁四年二月十七,岳飞两周岁的第三天,丑时正三刻,现代时夜间凌晨三点五十二分。
岳飞听到沉博毅也说出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句话,大吃一惊。
惊出一身冷汗的同时,也意识到,这不过是这位沉叔叔的诸多想法之一,不过是英雄所见略同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
他的思路之一和岳飞的军事谋略核心思想,差距还是巨大的。
岳飞在前世,因为他的名字跃飞和心中的敬佩对象岳飞谐音,所以对岳飞的生平下了很大功夫研究,对他的一生所为了解的身为透彻。
而真正让他佩服的正是这个“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而那个时候,正是人们胡乱解释古人思想的杂乱现象横行的时期。
后世岳飞那个时候虽然也是年纪不大,但是古文的根底很深,掌握了理解古文的一些根本原则,其中之一就是要根据当时的语境和上下文理解一句话。
而不是断章取义,单独抽出几个字过度发挥。
岳飞为了搞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专门查考了宋史岳飞传,那里这样记述,岳飞在留守宗泽麾下担任将官的时候,在开德、曹州作战的时候,全都有功劳,引起宗泽的注意,对他的表现大大地感到惊奇,给他提出建议。
宗泽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
这话的意思是,你岳飞的勇勐精神,对敌战斗时候的智慧,使用的战术,还有你的武艺,可以比肩历史上又名的大将,然而你也有不足,就是喜欢任意发挥没有成型的一套方法,所以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岳飞认为,老将宗泽这话不能说不对,因为岳飞那种战法,需要的是灵活应变,所以有冒险的因素在内,而那些冒险的因素,即使做得再好,也不能保证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一,而有些因素,一旦失去控制,就只能导致失败。
比如岳飞大战朱仙镇的时候,他就是竭尽全力准备了最后决战,消灭金寇,可是关键时刻昏君奸臣连发十二道金牌,让他撤兵。
连带的变化,是将那些本来应该协同作战友军全部撤走,让岳飞成了孤军。
当值彼时,岳飞无论如何筹算,也只能饮恨撤兵,功亏一篑了。
由此可见,无论他如何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贯彻得尽善尽美,也难保万无一失,正如宗泽所担心的那样。
尽管宗泽所说只是战术层面,其实这个原则可以应用到战略层面,而昏君奸臣这个不可控因素是岳飞不能贯彻他正确决策的致命负面因素。
明确了宗泽的意思以后,就是如何理解岳飞“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战略思维了。
毫无疑问,当时的岳飞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尊重德高望重甚至渴求他的承认和提拔是一回事,保持正确的认识正确的军事思想是另一回事。
于是岳飞直率地回答:“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这句话很直白,就是说,按照阵法排兵布阵以后战斗,这是常规的兵法;但是真正的用兵高手,都是心中有定见,灵活用兵去保证这个定见最终实现的。
注意,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岳飞并没有否定素常的兵法比如阵图什么的,如果是常人,还是老老实实按照那个要求排兵布阵,保住根本才好。
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就别奢望那些高级东西了,笨人绝对妙不起来的,他的心中在有定见也只能是愚蠢的认知,害人害己的东西。
第二,就是那个妙到颠峰一直坚持的定见,一定是正确的决定,是审时度势以后符合实际的决策,也只有这个决策贯彻以后才能实现最好的结局。
这个要求实际上说,即使你有了定见,也还是空中楼阁,离开实际落实完成还有一条长路要走,也需要步步走对,才能胜利。
否则的话,就是复制了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也是身败名裂。
难的是,作为统帅的宗泽,竟然赞同了岳飞这个初出茅庐新人的主张,以后多有推引,成为岳飞今后大展宏图的开端。
对岳飞“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