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一章我的妻
余茯苓觑着余娇的脸色,问道,“你可是放心不下你娘和小弟?”



余娇没有否认,“没了田产就没了口粮,我担心娘和小弟饿肚子。”



余茯苓一边缝衣裳,一边道,“你要不要回村里看看他们?”



余娇心里也是这么打算的,只是……还有些顾虑,柳三娘母子都是原身朝夕相处过的亲人,她怕会露出什么破绽来。



在余家她可以做自己,是因为原身来余家的时间并不长,原先也跟余家人都不太熟悉,她性子有些变化,他们也觉察不出来。



但柳三娘那边,就算再不喜孟余娇这个女儿,可十几年的相处,性子和一些细小的习惯肯定都是熟悉的。



“你既放心不下,明日就让小弟陪你回去一趟。”余茯苓愤愤然道,“你那大伯一家也太不像话,哪有夺兄弟遗孀田产的,你回去看看也好,实在不行,让爹大伯和知行哥也跟去,好给你娘撑腰,断不能让你娘和小弟日后还受你大伯家的欺负。”



余娇听着她这些话,心间暖了暖,“等五哥儿回来,我跟他说一声。”



她想了想又道,“就快要乡试了,日子紧他还要看书备考,我明日还是跟小姑她们一道回去吧。”



说起乡试,余茯苓也有些挂心,不禁蹙着眉,忧心道,“小弟学业已荒废了两三年,也不知这次乡试能不能中,不过也是无妨的,如今他身子好了,便是这次不中,往后还能再考。”



朝廷三年一试,不像现代,年年都有科考,便是耽误一年也不打紧,三年又三年,也不知荒废了多少读书人的辛苦和青春。



听说还有考到七老八十也不中第的,余启蛰又出身在青屿村这种闭塞的小山村,便是读书好,也比不上出身临近京都那些繁华地方读书人的见识和眼界。



余娇想着若是余启蛰今次考不中,私下一定要劝他不要死读书,不能死磕在科举致仕这条路上。



“师弟,今次科举选拔你有多少把握能拔得头筹?”陆瑾坐在山下的凉亭里,望着远处的苍茫大山,拎起酒壶啜饮了一口,朝余启蛰问道。



慧觉大师圆寂,法华寺再也不是他的家之所在,陆瑾只觉这世间唯一一处安身之所,归属之地也没了。



余启蛰也拿起酒壶喝了一口,他不常饮酒,辛烈的酒水灌进喉头,才冲散了几分哽在喉头的沉郁和伤感。



两人已去塔林拜祭过慧觉大师,刚下山,情绪尚带着一丝悲戚。



“试过才知道。”余启蛰咽下酒水,他不是狂妄自大之人,纵然遇到满腹经纶的恩师慧觉大师,得他指点,却也不敢说有十分把握,能比肩天下所有读书人。



慧觉大师虽只是个僧人,但博通经籍,见闻广博又睿智高瞻,虽居庙堂之外,却有治世之才,无论是民生还是时政都有远知卓见。



陆瑾回首看向他,“你不必自谦,师父既说以你之才,势必仕途通达,必不成问题,我在京都等你殿试。”



陆瑾十分看好余启蛰,认定他势必能过乡试和会试。



他于读书上不如余启蛰聪慧,但于武学上大有所成,慧觉大师与锦衣卫镇抚司指挥使高俭有故交,借着这点交情,陆瑾进了锦衣卫,他如今已是千户。



“你离京都远,消息闭塞,来日到了京城,我与你详说朝政形势。”陆瑾提点道,“师弟,有一点你需谨记,当今圣上崇道斋醮,于修道之人格外敬重,你若做针砭时政的文章,万不可抨击道家。”



余启蛰颔首,“我记下了。”



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凉亭里,说话没有许多顾忌,陆瑾不免又多说了几句,“如今的朝廷乌烟瘴气,圣上沉迷道教,对政事漠不关心,宠信近宦司礼监掌印程英,奏章多交由他批红,司礼监俨然已是另一个内阁,程英权倾天下,就连内阁首辅申添私下都讨好于他。”



他喟叹一声,闭了闭眼睛,道,嗤笑道,“从前壮志满酬,抱负满怀,如今身在其中,方知自己不过沧海一粟,我做的那些事,与初衷早已背道而驰。”



余启蛰虽尚未入朝堂,听了这许多,也知将来要走的路绝不会容易,可他不怕。



他负手而立,素白的脸因饮了酒染了三分薄红,遥望着京都方向,深邃狭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