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章
>


“小姑,我吃山楂饼、太阳饼——”侄儿黎远。



两个小的一边吊着黎夏的手,一边盯着她毛料西装外套内抄的位置。



之前这俩都是中年人了,也在为生活发愁。多好,重回童年时光了。



西装内抄有点硬硬的,刚走路就感觉到了。黎夏伸手掏了出来,十三张蓝色的大团结,还有一些零散的。



哦,对了,今天十五号,她刚去领了上个月的工资。难怪一回来俩小的就盯上她了。



她想想现在的物价,一人给了两块钱,“去买吧。”



黎雯和黎远欢呼一声,“快走、快走,中间有十分钟。”小姑今天格外大方呢,以前都只给五毛钱的。五毛也够他们想买的两样零食了。



两姐弟咚咚咚的下了台阶,撒丫子往二百米外卖零食的铺子跑去。



黎夏往屋里走。六十多平米的老公房,没公摊弄了四室一厅一厨一卫。



进门就是既当客厅又当饭厅的房间。五斗柜上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正放着广告:月儿明、月儿亮,月光照在酒瓶上......



这个广告她有印象,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一瓶酒就妄想勾引嫦娥下凡。



厨房里点豆花的母亲走出来,“发工资了?”



“嗯。”黎夏抽出三张大团结,两张交生活费,一张给母亲零花。



老头老太都高寿,她回来的时候都是八十多。此时,一个五十七,一个五十二吧。原来母亲五十出头的时候保养得还不错。



大哥、二哥都结婚有孩子了,她既然在工作肯定不能在家白吃白喝。那要遭嫂子嫌弃的。每月发了工资便会交生活费。



他们一家三口/交五十,她交二十。只管吃饭是够的。



这会儿的肉三块钱一斤,小菜门口母亲种得有。他们一家都是有供应粮的,去粮站买三毛一斤。



黎夏还剩下十张大团结,这就是她的启动资本了。



她进自己屋翻箱倒柜找了找,确实再没有钱了。顺便看了下衣柜,身上的西装套装以后世的眼光看来土得掉渣,但此刻算是她最时髦的衣服。不用换了!



这个房间其实是父母的大房间隔出来的七八个平方,窗子都没有。大白天都要拉电灯。



就这,两个嫂子还都等着她出嫁,好把孩子塞进来呢。



她走到厨房,母亲递给她一碗豆浆,“又找啥?”



“找钱。”



母亲一脸好笑,“你还能有钱剩下?”



黎夏喝了一口纯正的豆浆,真是香醇啊。



“妈,你想挣钱不?”



母亲瞥她一眼,“我手心向上跟你老汉儿要钱用。你说我想不想自己挣钱?”



母亲是农村户口,后来转成居民户口也去纸厂上过班。但他们家没有爷爷、奶奶,没人照看他们兄妹。不得已,她又回来做了全职主妇。



“我给你个挣钱机会啊。”



母亲摇摇头,“我都五十了。



“我要摆个烟摊子。我上班的时候你帮我看摊子。我一天给你一块钱。”



母亲看看外头的地坝,“你要在家门口摆烟摊,你老汉儿肯定不会答应的。”



黎夏笑,“他都退休了,还何必把面子看那么重?门口这么大的人流量。除了上下班的工人,还有赶集的农民,肯定很好卖。反正我货都进了,他总不能掀我的摊子。”



如今镇上还没有修农贸市场,买菜都是在前头七八百米处拐弯的那条街,肉市场也在那附近。



农民赶集都是走她家门口这条水泥路。后来农贸市场修到车站那边。这边变成老街,才慢慢人很少的。这条路变得坑坑洼洼的也没人管。



老头至少会允许她把进的货卖完的。经过六零年的人,不兴糟蹋东西。



最多就上下班高峰期他觉得没面子不出去檐坎上坐。反正后面他自己还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