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整个大清朝的年岁收入才六七百万两白银,而这个常风行动居然要花费大清朝年岁收入的百分之五以上——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概念,当参议院的议员们在听取余何为给大家做财务预算报告时,余总裁随口说出来这个比例时,还是给吓了一跳,不少人觉得,这钱花得是不是有点浪了……
于是朱李二人的动议应运而生——毕竟一位是历史专业人士,另外一位是常风行动最花钱的主。
接到二人的动议后,大家讨论后斗认为,朱李二人搞出来的一系列移民扶助办法“很有商业头脑”,也符合”商业贸易公平交易精神”----当然这是后人的评价,其实在那两位始作俑者的”总设计师”眼里,这些办法根本就不算什么新鲜东西——无非就是旧世界通行的商业贷款农业项目的翻版——其项目内容无非是扶助移民立业、救济和鼓励垦荒,然而给的却是“贷款”,虽然是无息的——至少字面上讲是无利息的,但是贷出的款项许多不是银子现钱,而是折算后的物资。
而物资供应必须遵循商业原则,也就是说,必须有人买单——事情看起来就这么简单,当然了,具体执行起来就不简单了。
因为按照原来设计的垦荒模式,无论是土地还是生产生活工具,全都是免费发放的——显然,这种做法在历史上有许多先例,穿越者们本来也想照猫画虎就这么干了。
但是,如今的情况有了一些变化——常风行动的规模之大有些出乎大家的预料,从最初的两、三万人不断扩大到近十万人打不住,持续的时间也从预计七月中旬到十二月份延长到农历春节前,实际上常风行动的最后一船移民上船时间是来年的正月二十日。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常风行动的财务预算大大增加,夏小鸥和余何为在十月初就警告说,如果常风行动以这样的规模继续持续下去的话,今年大伙可能不会有年终分红,因为各大公司下半年的贸易利润可能会全部搭进去,尽管这些银子是联邦财政部向《北上基金》借的——当然了,谁都知道那不过是把自己的银子从左边口袋装进了右边口袋,然而如果年末真的没有分红,大家心里仍然不会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