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地在地图标注为伊米湖----米安飞和伊姗静对此非常高兴。
一月二十三日,轨道式环形钢结构砖窑开始试运转。
这种砖窑的生产过程很让大伙开眼,首先是泥胚生产线开动,一台以电动机为动力的煤粉机将早已经堆积在现场的褐煤和石煤打碎成煤粉,然后被送入一台搅拌机里。
在那里按比例将少量煤粉与大量粘土混合后,加水后成为半干的泥胚,随后泥胚被送入钢丝泥胚切割机里挤压成型,这就是用于烧红砖的泥胚砖了。
众人在侯哥的指挥和示范下,将泥胚小心地码好,整整齐齐地交错放置五层,摆在大棚里的轨道车上。
泥胚基本不需要完全晾干,轨道车就被推入了环线轨道。
到了这时,砖胚的烧制过程才开始,在电葫芦的牵引下,轨道车缓缓驶进环形的炉窑内,泥胚在沿线的窑室里分别被烘干、预热、焙烧、冷却。
前后只用了三个小时,热气腾腾的成品砖就新鲜出炉了。
大伙参观完这个过程后都啧啧称奇,纷纷表示说还真没见过这样的烧砖法哎!
烧砖原来可以不用那种冒着滚滚浓烟的土砖窑啊!?
原来用不着我们每天砍柴烧煤生火啊?
这里唯一的重体力活就是将粘土铲进搅拌机----如果用铁铲的话。
另外一个体力活就是将挤压出来的泥胚摆码在轨道车上,然后再推到环形轨道上挂上电葫芦的牵引钩。
嗯,并没有想象中的烟熏火烤活大泥的埋汰活。
于是大伙终于感念起来,说这些设备的选择不都是安娜的想法嘛!简直应该给安娜点一千个赞!
出砖以后,除了侯向麟以外所有人都在欢呼,然而侯相麟并没有多少兴奋,心想这种烧砖技术在旧世界早就普及了好吗......
不过此时侯向麟没有心思吐槽大伙对烧砖的传统偏见,在第一炉砖出来后,他就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告诉大家,这炉砖的质量总体上没问题,但成品率不高,只有百分之四十五。
也就是说大多数的泥胚在烧制过程中变形、破碎了,这是因为我们采用的是内燃法,泥胚里的燃料----煤粉在烧制过程中共同参与了泥胚的烧制,好处是节约了大量的能源,缩短了烧制工期,省时省力,但是如果煤粉和泥胚的混合比例没有掌握好的话,或者没有搅拌均匀的话,就会出现大量废品,这是目前烧制成品率达不到要求的主要原因。
然而兴奋的大伙纷纷表示没关系,反正我们刚刚开始,来日方长,这些技术细节你就别给我们说了,说了我们也不大懂,你以后摸索摸索,研究研究,查查资料不就解决了吗?
侯相麟点点头说明白明白,因为各位的兴奋点在于干这种活不那么累嘛。
大伙听了也不否认,纷纷表态说,好了,好了,不管怎样,反正我们可以自制砖瓦了!而且劳动强度貌似也不是很大,如今最令人担心劳动强度问题一旦解决,这已经很让人开心了云云.....
此后,兴奋的人们让砖瓦厂连续开工生产了四天,一共生产力各种规格的砖瓦一万匹,很快就把堆积在院子里的褐煤、石煤和粘土就用完了。
令人高兴的是,最后几炉的成品率终于达到百分之六十五,这是侯相麟摸索研究查资料后的成果。
从一月初开始,大家折腾到现在,砖瓦厂算是生产成功了。
那么,下一步就是解决水泥生产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