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75章 秀才与举人,物理来源考
虽然承自旧日科举内容的文科所取举人名额占据多数,新增的理科只占三分之一,却已经是个相当大的比例了。



须知,这毕竟是科举乡试的第一次改革,若见成效,之后改革必然会加深。



如果说在举人名额上,朝廷对理科偏爱还不明显的话,那么将理科乡试资格下放到童生,便是极大的偏爱了。



想一想,考取文科举人需要先通过县试、府试、院试成为秀才,才能参加秋闱(乡试)。而理科只需通过县试、府试,成为童生,便可参加秋闱。



免了一道考试,就意味着多出了不少获取名额的机会。



这样一来,必然有不少人认为这条路是捷径,从而选择参加理科乡试。



不过大明报上也说了,理科乡试参与资格下放到童生只是暂时的,主要是希望从读书人中选拔更多理科人才,故在三五届后,可能便会取消。



看到这里,宋献策不禁笑着评论起来,“别说三五届才取消,便是一两届,底下的那些读书人也会争破脑袋。”



昔年宋献策作为江湖术士游历四方,见识过许多地方的风俗人情,深深了解大明百姓对待科举的态度。



而科举中最让百姓关注的其实并非取进士的会试,而是取举人的乡试。



这点从两大考试的另一名称上便可见一般——会试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称春闱;乡试则在每年八月举行,称秋闱。



之所以百姓更关注秋闱,是因为读书人唯有成为举人,才算是平民百姓一举跨越到特权阶级。



大明对秀才、举人待遇两百多年来多有更改,至近几十年,因为秀才越来越多,待遇已大不如初。



大明秀才三等(廪膳生、增广生、附生)中的第一等,也只不过可以免二丁徭役,每月领米六斗、银四两而已。



此外便是见官不跪,诉状可不经县吏直呈县官,可以办私塾、使唤奴婢等特权。



最重要的是可以免四亩至二十亩田地的税赋。



这待遇、特权听着其实已经很不错了,自家只要稍有薄产,便可以养活一家人,顺带供其读书。



问题是,到了明朝末年,因为官府缺钱等问题,很多地方的秀才待遇根本难以落实。



可若是考上举人就大大不同了。



首先一点,成为举人才有做官的资格,也因此被称为老爷。



其次,举人可免十几丁徭役,可免一两百亩田地的税赋。明朝中后期,举人几乎都以此特权为地主免税、为商人带货避税,大发其财。



最后,举人拥有秀才的一切特权,甚至可以直接插手地方案件、政务,等等。



所以,读书人唯有成为举人,才能实现做官发财的“理想”。



如果选择理科,更容易通过乡试成为举人,想必大多数读书人都会考虑这条路。



可是,这乡试新增的理科究竟考什么呢?



宋献策带着好奇心继续细看下去。



主要考六门学问,分别是: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



看到这里,宋献策眉头直拧成个疙瘩。



文学、数学、天文地理他都能理解,可这物理、化学、生物都是什么学问?



···



这一期的大明报出来后,立即引发了所有读书人的关注与热议。



如南京城,只要有读书人的地方,就能听到对乡试改革的谈论。



“朝廷减少八股作文的要求,增加对史学、实务的考试,这我是赞同的。此前数十年,朝廷势颓,就是因为许多官员不能以史为鉴,不通实务所致。



可为何要增加个理科,分走三分之一的举人名额?”



一茶点铺内,几个不怎么富裕的秀才在高谈阔论。



这时一个三十多岁、游商打扮的男子走了进来,要了一壶茶和一份茶点,便坐下来。



听到几个秀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