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67章 来自后世的炼铁技术支持
塞式鼓风机的使用,其结构功能与近代鼓风设备一致,而欧洲却要等到十八世纪后期才有这类发明。



再如“以坩埚炼熟铁、生铁为钢”的技术,欧洲同样要等到十八世纪才有。



又如《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生熟炼铁炉”, 将炼铁炉与炒钢炉巧妙地连接到了一起,已实现了钢铁的半连续量产。



另外,如苏钢的灌钢冶炼技术、生铁淋口技术等,在十七世纪都是独一份。



虽然这些技术在大明并没有完全传播开来,但却是大明工匠所发明创造的。



此外,民间炼铁效率也不算低,其中有一种瓶炉,体型颇大,一夜能炼铁3600斤,一日就是6000多斤!



并且炼铁厂规模也不小,官办铁厂就不说了,很多都能达到数千人。便是南方的一些民间铁厂,人数也有上千的。



成都府周边这些铁厂的冶炼水平未必也达到了大明顶尖水平,却也因此,从郝光明这份“建议疏”中能得到的提升更多。



如,建议疏中提到了一种高耐火砖,可用蒲江、大邑、彭州等地有的耐火材料(高铝黏土)制造,可以直接用于建造炼钢炉。



(炼钢温度要超过1600°c,而以高铝黏土制作的高耐火砖可承受1700至1800的高温。)



又如对炼铁炉、炼钢炉、鼓风机的改造,可以令每炉所得的铁、钢品质更好,产量更高。



另外,还提出建立水力锻锤,替代人工锻铁成钢的方法。



至于让冶炼过程标准化,以提升生产效率,自然也是提了的。



在李佐三人看来,这份建议疏上的种种建议虽然真正落实下去并不容易,但确实都具有可操作性。



而一旦落实下去,就如他们所说的那般,至少能让钢铁产量提升十倍,甚至数十上百倍也不是不可能。



朱媺娖听了黄元昌、郑祥的话,嘴角笑容更浓了些,道:“既然你们都觉得可行,接下来便商议一下,该如何将这些建议落实下去吧。”



“是!”



···



为了提升治下铁厂的炼铁、炼钢水平,朱媺娖开了整整一天的会议。



之后具体的实行,她就没去管了——如果后面的事还要她去办,那要李佐等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做什么呢?



次日。



朱媺娖却又带着刘鳞长一起去了军器局。



待视察完,回到承运殿后,朱媺娖便一份册子交给刘鳞长,道:“这是建立兵工厂的册子,刘协理先看看吧。”



刘鳞长对朱媺娖动辄拿出一份a4纸的装订册子已经习惯了,甚至习惯了横排阅读。



再加上这份册子并没有多少页,他很快就看完了,然后便赞叹不已。



“此册中所言的‘实现生产工具及产品标准化’、‘进行流水线化生产’,以及‘大规模使用水力机械生产’,都是提升军备生产效率的妙法啊。”



朱媺娖含笑道:“这些方法都是驸马从后世得来的,自然是妙法。



刘协理需要考虑的是,兵工厂该建在哪里,如何能尽快落实这些提升军备生产效率的妙法。”



刘鳞长闻言略一思考便道:“可在城外西郊江安河畔建立兵工厂,江安河上通都江堰,下通锦江、岷江,不论是大规模使用水力机械,还是交通,都很方便。”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10452&cid=8668808&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a>
(2/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