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七章 日讲官人选,文官论资排辈
(十二点半后再订阅吧)



面对秦桧的质问和满朝大臣不善的眼神,魏征却非常澹然。



“三鼎甲虽然初入官场,但也都是饱读经义之人。”



这点无可辩驳。



只是中了三鼎甲,可能还会有投机取巧之嫌,毕竟殿试根本不考经义,考的是策问。



但今科的三鼎甲可都是根正苗红的学霸,状元、榜眼、探花都在乡试里中了解元,而且他们还都是会试的五经魁。



能踩着万千竞争者一路杀上来,这肯定是不怕火炼的真金!



毫不客气地说,恐怕朝中很多大臣都没有他们的经义水平高,因为做官和治学完全是两码事。



魏征继续道:“日讲官定员六人,除了三鼎甲之外,自然可以再从其他衙门中择人充任。”



“有三名老成的日讲官主持,三鼎甲又都是饱学之士,只要稍加适应,想必定能担任好日讲官的重任。”



这不就是以老带新吗?



这下百官纷纷沉默了。



原本大家是把这留个名额视为囊中之物的,可要按魏征这么说,那一下子少了一半,这还够争吗?



但眼下的情况也不是他们想怎样就能怎样的,还要看看皇帝陛下的意思如何。



最关键的还是把经延这件事定下来,免得皇帝再左右横跳。



至于人选……说实话,这东西并不是恒久不变的。



几个人争相瓜分着从别人那里抢来的东西,但无论谁抢到手,别人都不会觉得这东西是强盗的,大家都知道这是属于原主人的。



同样,日讲官的名额就是属于翰林院的。



你看六部花了多少年,才把抢来的会试副考官人选变成他们的“惯例”?



所以,一次两次并不能定下这个日讲官的人选,只要重开经延,大家就还有机会。



大家纷纷望向上方,却见李乾陷入了思索。



“三鼎甲啊……”



“朕这几日常常召状元郎入宫,也从他口中听了不少经义。”



李乾若有所思地答道:“如果是诸葛修撰的话,倒是可以。”



“而且另外两位编修也学识渊博,不如将他们也一并算上吧,朕听听试试。”



还听听试试,你以为这是菜市场挑鱼啊?



大臣们心中腹诽,但面上却非常欣喜,毕竟皇帝陛下都这么说了,那就代表他已经彻底认下经延这件事了。



少三个名额就少三个把,为了避免他再反悔,大家赶紧将事情定下来。



“陛下,那另外三名日讲官便从朝中其他衙门中选取?”



秦桧抬起头望向皇帝陛下,其他官员们也不例外。



“可以。”



李乾也知道,不给这些人些好处,他们肯定是不干的。



“另外三名日讲官,都要选拔有在州部郡县任职过的人。”



李乾又给他们加上了一条限定。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少人其实能看出来皇帝陛下打的是什么算盘。



这种事要说不行也不行,毕竟传了几百年的规矩了,日讲官选拔还从来没有这种规矩呢!



但要说行也行,毕竟之前日讲官也从来没在翰林院之外的衙门中选过,官员们自己的屁股都不干净,这时候也没什么立场再反驳皇帝陛下。



“秦相,还有丁侍郎,你们就同外朝商议一下,共同议定出一个名单来,给朕过目。”



“是,陛下。”



门下左侍郎丁汝夔率先应声,随后秦桧也回过神来,应道:“是,陛下。”



“好,既然如此,那就先散朝吧。”



李乾说完也没跟这些大臣们继续掰扯,而是直接起身离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