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十七章 华灯初上(二)
“哼,我可没那闲工夫,一群下品之人,若是同窗倒也罢了,既然不是,就免了吧。”顾品义冷冷地说道。



朱明启摇摇头,“那可未必,我听说,王家二公子,王凝之,如今就在万松书院读书。”



“王凝之?”顾品义愣了一下,“会稽山阴的王凝之?”



“正是。”



不知何时,朱明芳也凑了过来,“品茵,好久不见啦?”



始终默默跟着的顾品茵,闻言俏皮一笑,“明芳,还不是你最近都不见人影?几个姐妹可都颇有怨言哦?”



“天气这么好,我跟着几个兄长进山打猎去啦,不是我说,你也该多活动下,你看那几艘画舫,多好看,上头的灯笼,还做了特别的修饰,一会儿咱们过去玩?”



这边几人聊着,凉亭里,朱持以手里捧着一张纸,上面有已经写好的诗词,随着他们的到来,这一片已经是所有人的目光所在了。



绝对多数的才子们都已经在周围若有若无地聊着天,虽然是沿岸游览,却也不会离开这周围。



时不时有些诗词出来,便互相品鉴一番,将最好的那份儿送上,呈给几位大人观赏,当然了,这时候,那首诗的作者必然是要谦让一番:“我本是随意作来,与众位玩闹罢了,岂可……”



而周围人也必然要说些鼓励劝勉的话,之后那位作者再一脸为难地走到凉亭边缘,将自己的大作写上,之后颇有些不好意思地回来,微微抱怨几声,大意是说不该如此之类的。



话都是这么说的,并无二致,只不过那时不时飘向凉亭的眼神,却充满着渴望。



能有上头两位德高望重者,加上一个钱塘太守的几句赞声,好处简直不要太多。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例外,有几个还在船上的,平日里根本就不曾听说名头的所谓‘才子’这时候当然不会过去受白眼,只是一边摇着扇子,一边耻笑两声:“诗文雅事,居然也如此市侩。”



而周围几个同样不受欢迎的人,自然也是一脸鄙夷地看着那边的才子们。



不过只要看到就连那些大家闺秀们,也都将船靠在岸边,派个小厮过去候着,便知道自己这伙人,估计是得不到什么垂青了。



心里咒骂几声,脸上还要笑呵呵地说一句:“不必与之同流合污,我们只需看看这美丽的月色即可。”



小凉亭外头,船上,岸边,周围路上,甚至旁边小山坡上,都是各家的公子小姐们,翘首以待,故作姿态。



一人除外。



祝英台努力地往前挤着,“快些!山伯,我要去给他们看看我的诗文!”



梁山伯一脸无奈,只能用自己并不算多么宽大的肩膀为她开路,在听到那边传来的几首诗之后,他便不打算上去了。



这一听,就是高手作的,或许有人已经准备了几个月,又或许真有人灵光乍现,但不论是哪种,都要比自己和祝英台现场作诗来的好很多。



偏偏祝英台完全不怂。



单论学识,万松书院里头,梁祝两人,基本就是顶峰了。



可是以梁山伯的眼光来看,祝英台这首即兴创作,虽然不差,可是要和别人精心准备的相比,那也未免过于勉强了。



于是,两人只能硬着头皮往前挤。



“呵呵,文才,哪儿去了,现在才来,还不赶紧给两位大人请安?”马康平远远见到儿子到来,连忙摆出一副责怪的样子。



至于为什么马文才这么久了才到,那当然是因为他刻意安排了。



正好那两位也用了些点心,喝了几杯酒,兴致正好,也算是最合适介绍一下的时间了。



马文才也是一表人才,上前问候,落落大方,简单的问候过去,朱持以打量了几眼,眼里闪过一丝欣赏,便指着旁边的席位,说道:“文才啊,过去和几个年轻人说话罢,跟我们这些老头子,想必也不痛快。”



马文才一边连说不敢,一边笑吟吟地走向侧席,这些大人物的眼光刁钻,愿意让自己去和他们的后辈坐在一起,那也算是一种变相地认可了。



马康平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