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来也慢慢明白,我当时的这种愤怒感,来源于对你的羡慕、嫉妒、也来源于对自己的自卑,但我又不想承认我是在嫉妒你,在你面前我有很大的自卑,于是我当时出于一种条件反射的自保下,我选择了远离你,这样我才能稍稍让自己在面对你时,保持冷静。”
宁有光很早以前其实分析过江维对自己疏远的原因,她能看到她有很大部分程度是因为自卑,是因为不想欠她什么。
出身家庭稍稍差一点又特别要强的女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些这样的心理特征,极度的自傲后面又隐藏着极度的自卑。
总是争着一口气,不想拿别人的东西,不想欠别人,换句话说,这种心理也可以称之为“穷人的风骨”
但著名心理学大师海灵格曾经探讨过一个问题:
[为何**可以同时做到给予和接受,而一个已成熟长大的孩子不行?]
他说:“给予比接受来的简单,给予时自我感觉良好,仿佛在人之上,但是接受时,我好像是在人之下,处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那些心怀爱意、谦虚接受的人才是真的伟大。
因为人只有用这样的态度接受,才有能力给予。
给予的开始是正确的接受,一段成熟的关系在于双方都能平等自在的接受另一方的给予,互相接受对方的给予是最困难的部分,因为这是最深层的链接,意味着双方都处在一个需要的位置,这形成联结。
而一个人只有敞开心房才有接受的能力,真正敞开的心房是不带任何企图和控制欲的。
还在大学时候敏感又自卑乃至于有些自我封闭的江维不行。
从她见到她的第一眼起,她就看清楚了江维的性格特征,所以平时给她分享东西的时候,基本是大家都有的情况下也给她一份,甚至也不会给很贵的东西给她造成经济和心理层面的双重压力。
不想欠别人的人,但凡拿了别人的什么东西,第一念头总不是“好开心,我又有礼物可以收了!”,而是“我应该还他什么好呢?”。
所以同住一个寝室那么久,每当江维给她什么,她基本上是选择接受。
宁有光心里百转千回,白皙干净的面容上却是浮现出浅浅的笑意:
“看来你现在过的确实不错,那我就不客气了。”她把银行卡大方的装进了自己的包里。
江维看到她收了她给的银行卡,有一种总算是松了口气的感觉。
“我现在确实挺好的。”她笑着说,“最近在看房子,准备在京城落户安家了。”
“恭喜啊。”宁有光很开心听到她的好消息,“你这么年轻就能靠自己在京城站稳脚跟,真的很厉害。”
江维笑着解释,“我们这个行业相当于一个销售的行业,自己带的艺人越红赚的越多,我们也就赚的越多,我比较幸运,之前跟的小艺人这两年发展的很好,我也就赚的多些了。”
“那真的很好了。”宁有光赞赏道。
“其实也没有那么好。”江维又叹道,“原本我可以早一点凑齐首付买房的。”
“哦?”宁有光端起茶杯喝了口茶。
“我毕业后刚入我们这个圈子时,压力特别大,经常想怎么样才能把工作做好,怎么样可以加薪,也时常想用自己的方式离周围的人近一点,不管是买贵的东西也好,关注奢侈品牌也好,关注时尚了解时尚穿搭也好,甚至于包括了解一些品牌最新出的一些衣服呀,首饰的款式呀,都是为了大家在谈论这个事情上,能多跟别人说两句,但也仅限说说了。”江维苦笑道,“因为我关注的那些,我当时是买不起的。”
她说,“刚入行的时候,我的工资很低很低,比一般的普通白领还低,生活就比较紧张,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前两年赚的多了才好起来,只是……”
江维精致的脸上浮现出一种深深的疲倦感,“赚多的多了之后,突然就有一种无理智消费的状态出现,就是忍不住的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只要我能负担的起,就都要买回家,我觉得自己很虚荣,很浮夸,赚了钱就要花,还要花在别人看的见的地方,就很喜欢买大牌,但是,每次买完回家看到家里的那些东西,我会有一种我自己有病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