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九百零七章 汉墓惹人嫌
度而言,之前最坏的情况没出现,这算是最佳的结果!



农博升笑着对王家兄弟和小包工头道:“你们这是这都快赶上专业考古队了,你们真是工程队?”



说完,他自己先笑了起来。



褒扬一般的调侃,这点大伙都听得出来。



王家兄弟笑,至于小包工头,他刚才就注意到这位说普通话的人气质特殊,就像传说中的大学教授,连大老板都似乎非常尊重这位。



一听这褒扬,包工头笑着道:“两位王总都说张董将来要开博物馆,一旦有大墓,最好能拍下原始照片归档,将来博物馆里好用。



不过那趟也是赶巧,交通局的人……”



这听完,农博升明白了:大墓拍照片,一般墓葬就没那讲究,这座看得出早就损毁严重的周汝士墓属于赶巧。



那为啥昨天王家兄弟献宝,自个公司挖出来的高等级青铜镜为啥没照片?



说白了工程队还是工程队,不是这会喜欢老带着台相机的报社记者,那个“照片留档”的说法不是强制要求,基本不会实行。



再说了,出土青铜镜的是座压扁的墓葬,已经有点古墓常识的施工员一看就知道这是座汉代墓(汉墓的墓砖很有特点,和两晋南北朝的墓砖类似,都是大砖。但两者之间的纹路区别明显,汉砖基本只有网格纹,没有一般南北朝开始才有的双鱼铜钱纹、人像、纪年这些。这个区别方式只要有懂行的人加上实物辨别,一点就会。),知道东西不会多,果然最终里边也就是一堆破陶器加面镜子,完全没让人赶回公司拿相机的必要。



汉代墓葬,用得起砖头建墓的都是真正的土豪,但土豪的随葬品也会受到时代的影响,对盗墓贼、跑工地的人而言,这汉墓可以说吸引力真是一般般,特别在华夏南方更是这样。



先秦时期大量使用青铜器陪葬的习俗变了,似乎是汉代早期哪个皇帝下令:咱家底薄,都给老子简葬!



好嘛,西汉开始,从商代开始的一大堆经典青铜器随葬品突然变得凤毛麟角,就算有也变得工艺简化、体量单薄,还得是身份很高的人才会享受。



有些贵族更干脆,用陶器替代青铜,造一堆外形高古、材质是土的玩意,连博物馆的伙计都嫌弃!



那还是西汉贵族墓葬,至于像在江南更常见的东汉豪强墓,里边几乎就一件,还是必有的青铜器:青铜镜。



陶器,怎么着也不会值钱,再精美也一样,而东汉除了末年开始出现的越窑青瓷,墓里都是陶器扎堆。



女子墓有青铜镜,男子墓不仅有铜镜,很多还有柄剑,可问题是汉代都用铁剑了,两千年时间过去,能挖出根铁条都算运气,鸟用都没!



至于铜镜…



江南省多酸性土,地势低点的能成黑漆古,高点的青铜也挡不住,品像级别很糟糕。



汉代玉器倒是很不错,但问题又来了:汉代豪强造墓喜欢讲派头,六七米长度、两米宽度的砖石墓比比皆是。



单用挖掘机挖看不见,天晓得那些迷人的值钱小玉器会跑去哪里;换几个伙计扛着锄头上……



卧-槽!



一千七八百年时间,就算不塌也填满土,这工作量绝对酸爽到爆!



一到三国、两晋就好多了,人家至少开始普遍用瓷器陪葬,总能有点收获。



至于到了隋唐开始,除了高等级墓葬,一般的地主老财们的墓葬体积就小多了:不是没钱造,就是习惯而言,里边的随葬品还不少。



所以一挖到汉代墓,包工头才不会去拍照,甚至还头疼。



拍照不怕惹麻烦?



照片是可以烧掉的,当认为将来会需要,那就留着;感觉不合适、会有麻烦,处理掉就是。



……



最终选了几件文物离开,晚饭王德彪安排的有点远,在影视城附近的一家园林酒店。



这会剡县出现了点奇怪的情况,县城的宾馆不如建造在下边乡镇的,剡溪宾馆似乎就是在一夜之间就失去了龙头老大的位置。



不过很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