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我组建了最强剑客集团》正文 第180章 青登的授职大典!【4300】
统管天下兵马的兵部省,负责监管该官厅的所有文书档案的兵部大丞……乍一看很唬人,其实也就是说着好听罢了。



在幕府治下的日本谈论朝廷官位的具体职责和实际权力,属实是大可不必了。



京都朝廷的天皇和公卿们的日常吃穿用度,都要靠幕府和诸藩的接济。



军权、财权和治权,一个都没有。



这样的朝廷,哪还有什么兵部?



麾下没有一兵一卒,这个兵部又有劳什子的权力呢?



简单来说,京都朝廷的这些官位基本就是荣誉头衔。



某些官位是世袭罔替的。



公卿们按照家格的高低,分别把持着各个重要官位。



比如出任正一位太政大臣的人,必须得是五摄家(近卫氏、九条氏、鹰司氏、二条氏、一条氏)或者清华家(久我氏、三条氏、西园寺氏、德大寺氏、花山院氏、大炊御门氏、今出川氏、醍醐氏、广幡氏)的公卿。



某些藩国大名也能获得世袭罔替的官位。



比如会津藩藩主就世代授从五位上肥后守一职。



在幕府的精心架空下,朝廷的官位既无实际的权力,也无具体的福利。



除了使你的名头更加响亮之外,毫无用处。



青登的这个“兵部大丞”纯属吊毛用都没有的虚衔。



他上头的兵部卿、兵部大辅和兵部少辅全都空缺着,就等未来哪天有人立下大功了,将这些官位奖赏给人家。



若从功利性的角度来看,朝廷官位确实是百无一用。



不过,假使用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来进行衡量的话,获授朝廷官位实乃莫大的殊荣。



一来受尊攘运动的影响,京都朝廷的政治地位得到史诗级的加强,朝廷官位的含金量也随之大大上升。



二来则是在历史惯性的驱使下,人们对朝廷官位有一种特殊的“滤镜”。



自平安时代以降,那些大人物在干大事——比如说篡权——之前,总要先获得京都朝廷的承认。



最典型的例子,莫属战国时代末期的丰臣秀吉。



并非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开创幕府。



理论上是必须要武家贵族(源氏、平氏出身)才能够担任征夷大将军,进而建立幕府。



开创室町幕府的足利家族(源氏),以及开创江户幕府的德川家族(源氏),莫不如是。



丰臣秀吉是贫苦农民家庭出身。



他与武家贵族的关系,就跟卡巴斯基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一样——有个基巴关系。



因此,他自然是无缘征夷大将军之位。



于是乎,他另辟蹊径。



他在统一天下后,以近卫前久养子的身份改姓藤原,成为关白并兼任太政大臣,后来获天皇赐姓丰臣,开创了丰臣政权。



【注·关白:律令官制以外的官位,相当于唐代之丞相,并非太政臣之员,乃平安时摄关政治所创之官位,後来成为荣誉性官员。】



一来二去之下,这就成了一种政治惯例——若想成就大业,须先获授朝廷的官位,也就是得到朝廷的承认和支持。



这就跟古中国的禅让一样,虽然都是虚头八脑的假把式,一群人搁那儿假惺惺地演戏,但是却属于必备的流程。



因此,在江户时代的绝大部分人的认知里,能够获得朝廷的官位,乃是对你的社会地位和自身能力的充分肯定。



古日本与古中国一样,某人官至xx部,就能被冠以“xx部”的敬称。



比如曾经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的杜甫,就曾有一个“杜工部”的尊称。



换言之,从此以后,青登多了一个新的敬称——橘兵部。



按照“朝廷官位的逼格要高于幕府官职”的风气习惯,“橘兵部”这一敬称的等级将凌驾在“橘大人”、“仁王大人”等称呼之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