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35章 议事
寒风瑟瑟,大雪还没完全化干净,天地间隐隐约约还有一片片雪白之色。



福州城外扎了三座大营,三路大军都已经退驻城外,城内只有一万凉州军维持秩序,防止发生骚乱。



京畿大营之内,本该为破城而高兴的唐兴安却愁眉不展的坐在书桌前,时不时的唉声叹气。



自从出兵以来,宇文家就传信唐兴安要密切注意尘岳与赵家、上官家的来往。



可是这么久以来唐兴安一直没送去什么有用的信息,宇文家已经有些不满了,多次来信催促。



唐兴安面前的桌案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句话:



福王自刎,尘岳将俘获尸体之功让给了赵家!



上官泰磊在东海当刺史,距离战场有些距离,自然是和尘岳没什么来往,唐兴安也没发现什么不对劲。



但是自己派出的亲信查到了福王是在凉州军的面前自刎,尸体却被尘岳让给了赵中天。



这俘获叛贼尸首可是不小的功劳,就这么被尘岳拱手送了出去,而且最近赵中天似乎对尘岳的态度很是客气,颇有讨好之意,很明显两人的来往颇为密切。



唐兴安一边顾及什么都不汇报得罪宇文家,另一边又不想掺和到政事之中。



尤其是不想在凉州军的背后做些小动作,凉州士卒攻城之时悍不畏死,血染福州城头,整个南境战场靠着他们才扭转了败局。这些他都看在眼里,唐兴安心中对尘岳及整个凉州军是很钦佩的。



沉思良久,两道眉毛都快拧成了一团,唐兴安咬了咬牙,将桌案上的书信撕成粉碎,重新写了一张:



尘岳收缴福州府库金银,赵中天视若不见,似有讨好之意。



唐兴安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晃着脑袋自言自语道:“这样写也看不出两边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我既不得罪凉州军,又能向宇文家交差了。”



景泰二年冬,南境捷报送至京城:



福州收复,叛贼周同甫伏诛,叛乱彻底平息!



消息一出,京师满城张灯结彩,朝臣举杯相庆,圣天城内一片歌舞升平。



那些有家中子孙跟随大军南下平叛的家族更是喜出望外,已经开始设宴摆酒庆祝。



当然,除了被尘岳砍掉脑袋的那几家。



福王叛乱自景泰元年初开始到景泰二年冬结束,持续了近两年。



战事导致南境十余州郡被波及,百姓流离失所,盗匪横生,大周乱象越来越重。



朝廷户部府库中大量银钱被消耗,前前后后折损士卒近二十万,整体国力大损。



如今还有两个多月就是新年,叛乱彻底平息,虽然还有一个乱摊子要收拾,但朝廷上上下下终于松了口气,毕竟能过个安稳年了。



森严的皇城之内满眼皆是红砖青瓦,皇宫深处有一座偏殿,名为灵光殿。



历代周朝皇帝都喜欢在灵光殿内批阅奏章、处理政务。



久而久之灵光殿就成了皇帝私下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



灵光殿的暖阁之内已经升起了暖炉,阁内被炭火烘的暖洋洋的,丝毫不见冬日的寒意。



四周墙壁之上雕龙刻凤,尽显皇家尊贵,墙壁银架之上还挂着几小壶被点燃的上好沉香,丝丝烟雾缭绕,让人闻之心旷神怡。



年幼的皇帝周承宣坐在上金黄色龙椅之上,神态有些茫然,面前书案上放着一叠叠厚厚的奏章。



当朝太后上官婉容则坐在小皇帝的身旁,容貌精美,威仪不凡。



半年的监国已经让这位四十岁左右的妇人多了一份上位者的气势。



除此之外,屋中还坐着六七道人影,分别是:



太傅宇文鸿儒、兵部尚书宇文成化、户部尚书傅龙芝、礼部尚书蔡学文、吏部尚书赵中海、刑部尚书雪承义以及刚刚当上工部尚书的国舅爷上官泰清。



六位正一品尚书皆身穿朱红色官袍,腰中佩戴上秀着仙鹤图案,而官居超一品的太傅宇文鸿儒则一身紫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