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他不缺剧本,尤其是好的剧本。
就这一点,那么在选择作品的角度上,就不需要和其他同行一样,担心没有剧本存在问题,只需要撸起袖子,放开胆子去干。
如果继续拍摄青春爱情片,对于宋子墨而言无疑是吃回头草。
而且,拍摄商业片会导致一个弊端。
那就是,尝到甜头之后,宋子墨绝不会再去尝试,现在无疑是最佳的改变时机。
···
房间当中。
宋子墨坐在电脑面前,看着剧本的一个个角色,脑海中也是浮现出对应的形象和形象设定。
这是他最大的优势。
同时,也是他之所以改变作品类型的底气。
和其他导演的相比,他根本无需去尝试。
简单来说,就是其他的导演在拍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NG,不断的调整拍摄的画面。
而对于宋子墨而言,他根本无需这个步骤,无论是对于作品的框架剧情,还是每个角色的性格描写,脑海中都有着明确的记忆。
所以,他只需要将这些拍摄出来即可。
“要麻,典型的川省性格,顾兄弟,够义气,鬼点子多。”
“豆饼,一个毫无存在感的孩子,用烦啦都话说就是第一轮进攻报销的货。也只有大哥要麻在乎他,跟着迷龙吃了很多苦。”
“康丫,什么都想要,确什么也没要到,他就是不甘,觉得命运不该如此。”
“克努伯,一个表面憨憨内心细腻的胖子。大智若愚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但偏偏就是因为他内心太细腻。”
······
要麻、豆饼、康丫、克努伯。
这些都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角色。
在寻常的剧本当中,绝大多数的笔墨和镜头,都是留给极少数的两、三个角色。
但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不同。
每一个角色都是有血有肉。
纵然是一个小角色,都有专门为他设定的独立性格。
整体的剧本框架,宋子墨不过花费了两、三天时间就搞定了,而为了细化丰富这些配角的戏份,才是让宋子墨最为耗费心思的。
此时此刻。
宋子墨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的剧本内容。
但不同的是,这些剧本的内容在别人眼中,只是一段描述的文字。
但在宋子墨眼中,那可是一个又一个活灵活现的角色模样。
也就在这不知不觉之间。
时间一晃也是过去,窗外的落霞都无心欣赏,宋子墨一直忙碌到深夜时分,总算是将剧本的角色细分整理清楚。
“呼”
“总算是搞完了!”
宋子墨紧眯着眼睛,揉了揉酸疼疲惫的手腕,整个人直接瘫软躺在座椅上。
每天加班加点,纵然是生产队的驴也顶不住了。
不过。
别看剧本已经是弄好了,但是宋子墨可没空休息,还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他去准备。
剧本还只是开始罢了。
而且,和之前宋子墨拍摄的进度不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之所以能引起共鸣,很大程度上是在靠着情怀。
至于场景和角色的要求,其实并不高。
从宋子墨的成本,就足以看得出来。
除了负责担任主演的两位演员,是从话剧团请来的专业演员之外,剩余的都是从学校里忽悠来的配角。
倒不是说,宋子墨这个作品粗制滥造。
只是,整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