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章 省里来电
张稿纸啊,别舍不得。”



“你的话,公共财物嘛,也有你一份。”周来生倒是大方。



周道将稿纸一卷,转身就走。“你忙,我先走了,回头再跟你细说。”



周来生一脸黑线的站在门口:



“我还想问你跟罗小茵的事呢,你这跑得也太快了吧……”



万事俱备。



周道回到家里,利用家里那张破旧的矮桌,凭记忆把《买茓记》先在作业本上默写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又用后世所学加了点题,自认为增加了通讯的深度,最后用大周庄村委会的稿纸誉写了一遍。



所以要用村委会的稿纸,是为了增加稿件的可信度。



按照前世的通讯员投稿规则,一般报道地方新闻,需要基层行政机构盖章确认才能投稿。



但《买茓记》是以第一人称记录作者的所见所闻,介于通讯与散记之间,所以即使没有加盖公章,也是可以的。



第二天一早,周道骑上李天宇的自行车,向城里出发。



他之所以直接进城,是因为若在镇上邮电所寄信,信件需要在镇上滞留一天,第二天才能运往市里邮电局,这样一算,时间上就会又耽误一天。



寄平信是不能考虑的了,8分钱的邮票虽然最便宜,但时间上一周两周收到信是家常便饭,即是信件丢失也无法查询。



保险的方式是挂号信和航空信,挂号信虽然比平信有保障但还是慢,所以周道果断选择最贵的航空信。



花了5毛钱,拿到航空信的回执,周道的心安了下来。



算下来,明天或最迟后天稿件就会寄到中夏日报,能够赶到截稿日期前将稿件寄到报社编辑部。



至于结果,不用考虑。



临近中午,周道已是饥肠辘辘,按说口袋里还有九块五,完全可以在不要粮票的小饭馆解决一顿,但他觉得现在还不是乱花钱的时候,留着这笔借款还有更需要的时候用。



到了村口的水库,周道找到一个背静处,跳到水里洗了一个痛快澡。



库水清澈见底。



看着自己体态匀称、年轻健壮的躯体,周道心里暗暗宽慰,上一世岁月蹉跎,人到四十就一身毛病,重生一世,一定要好好活过。



……



接下来的时间,他要好好规划一下未来。



即便你有重生的金手指,作为一个十几岁的高中生,真正能做的也有限。更何况他所处的区域,既不通江也不达海,更不是包邮区。国家的好政策,此时都集中在南边沿海那一带,这里是政策阳光很难洒到的地方。



要想改变命运,还得从自身开始。



……



这一天周道刚刚躺在自家凉床上继续“思考人生”,忽然听到周来生在院外喊:



“道哥,道哥,在不在家?快到村委会接电话!”



周道一听,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看来,有好事了。



拿起话筒,耳边响起一片杂音,稍候,一个低沉的声音传来:



“您好,请问您是周道同志吗?”



“我是,请问您是?”



“我是中夏日报编辑部的杨阳,我负责向您核实一下稿件。周道同志,新闻通讯《买茓记》是您写的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杨阳继续问:“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的采写经过?”



周道定了定神:“杨老师,是这样的,我们邻村有一个苇茓编织厂,我家每年一边收小麦一边去买苇茓,今天粮食大丰收,去买苇茓的人特别多,很多人当天都买不到货。



因为有的种粮大户麦收前就去订了过去年景几倍的货。



土地承包之后,通过科学种田学习,我们附近的种粮大户有两家年总产过万,成了万斤户。



听了他们的拉话,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农村青年,应当把这种农村的新气象记录下来,就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