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贵府永结秦 晋之好,实是莫大福分!下官岂敢得意忘形、轻忽了尊卑之序!”
元载淡笑颔首,片刻后方道:“我观崔公今日酒兴不浓,便连佳肴美馔、也未享用多少。可是遇到什么难事?”
崔曒登时又站起身来,冲着元载长身一礼,才小心翼翼道:“两族结亲,自是欢欣鼓舞之事!下官无日不盼着佳期早至、好令小女着青绿吉服、簪花钗金钿,早归于元府。奈何、奈何小女半月前忽染恶疾,茶饭不思,月信尤亏!
如今更是形销骨立、鹄形菜色,据医正所言,恐难担生养之责。下官惟恐小女归从元三公子后,不能尽夫妇人伦之道、为元府延绵子嗣。故斗胆恳请元相,容下官将婚期延后,以便寻医问药、疗愈恶疾。待小女身子大好,下官必……”
“住、口!”
元载面色一寒,侧头冷笑道,“崔大人,我看你是酒量不济、喝糊涂了吧?今日叫你来此、本是助你多结识些朝中要员,好为你崔大人重新起复、再回长安,做些有益铺垫。谁料你竟不识好歹,说出这番话来!哼!若无本相帮衬,你便是回了帝京、补了职缺,又想有什么建树?!”
崔曒诚惶诚恐、手臂抖如筛糠:“元相息怒!下、下官担忧小女娇纵顽劣、再冲撞了元三公子……便是百身莫赎的罪过啊!怪只怪下官疏于管教,一任小女修道习武、才有今日之羞……且多容下官些时日,必可令小女收心转意、甘为佳妇!”
“啪——”
一只淡金色的冰透琉璃盏、正正撞在柱础上,登时碎了满地。
元载霍然而起,怒声斥道:“崔曒!莫以为本相不知你宅中那点腌臜事!你那嫡女排行第六、自幼便在麟迹观中修道,向来争强好胜、目中无人、任性妄为!前些时日更是不知检点、浮浪鲜耻,竟与个游方道士私通!你自己说、究竟有无此事?!”
崔曒瘫坐在地,一脸煞白。双手勉力交叉、兀自行礼不辍,却已是哑口无言。
元载气仍未消,眼中掠过一抹残戾之色。忽又瞧向右面瑟瑟发抖的崔曒,嘴角微扬道:“崔公!也只有我元氏大度、不计前嫌,还肯明媒正娶你那坤道女儿。换作旁人、哪个看得上这残败之身?
如今六聘已下、木已成舟,朝中诸公,哪个不知元崔两族要结姻亲?若尔崔氏悔婚,视我元氏为何物?若我元氏退婚,又置你崔氏于何地?婚娶大事,岂可儿戏?这等互损颜面的想法、还望崔公慎之。呵呵、呵呵呵!”
元载笑罢,便在闻声赶来府卫护持下、径直出了厅堂。留下惊惶无措的崔曒,困在摇摆不定的灯影里,满面颓然,心绪全乱。
睡意昏沉,竟尔无梦。
杨朝夕只觉得自己意念一沉、便合身轰然坠下,旋即落入幽冥。似过去了许久,又仿佛呼吸之间,再睁开眼时,却见暗室阒寂、四壁萧然。唯有一盏鲸油灯靠在墙角,火苗跳动,似是不知疲倦。
他缓缓爬起身来,揉了揉太阳穴,才发现浑身骨节酸痛、双膝尤甚。环视四周,众人皆已离开,竟只抛下他一个在这暗室中席地而睡、养精蓄锐,不由暗暗苦笑。
行不过数步,却见长檠灯下放着一方木板。木板上摞着六只胡麻饼,摆了碗黑乎乎的汤药,药香夹着些胡麻饼的香气扑鼻而来,令人食指大动。杨朝夕腹中登时翻滚起一阵摐金伐鼓似的声响,久违的饥饿袭来、竟令他有些不适应。
自踏入“炼精化气”境阶以来,随着道功不断精进,杨朝夕三餐的食量、也是逐渐递减。不时采气行气、化入丹田,便可令精神奕奕,酒食果蔬之类、反而只是补充,多半是为了解馋,才略吃一些。
只有受伤较重、失血过多后,才会觉察到饥饿。这才须多吃些肉蛋饼饵、滋补汤药,以助身体复元。
此时见到胡麻饼、也顾不得双手灰土,抓起一只便大嚼特嚼起来。不到盏茶工夫,六只胡麻饼便扫荡一空,杨朝夕吃得满口生津、倒也不觉得很噎。只是端起一大碗黑紫色的汤药、就要入口时,却皱起了眉头。
汤药早已凉透,照说不宜就服,须得重新温煮后、才不会伤及脾胃。但杨朝夕久习道功、早便生冷不忌,这些细枝末节,却也不放在心上。
只是因汤药本就多苦,此时放得冰凉、必然苦上加苦,因此才百般迟疑。
这时,却看到碗底压着一方叠得齐齐整整的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