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敏敏以及布雷丁军此时跟俄多利亚军是联合作战,他是个战略嗅觉非常敏锐的人,跟同盟军稍一接触就知道己方这次胜算不大,当时就提出停止进攻,趁同盟军行事谨慎这机会及时退军,保存实力。
然而俄多利亚方面之前没跟同盟军打过多少交道,不清楚其实力,觉得己方这次如此兴师动众地前来如今稍一接触还没分出胜负就退兵未免显得有些胆怯,故此他们还想继续进攻。
蓝敏敏此时其实是有些后悔的,他一跟俄多利亚方面接触就发现这边的人对于同盟军的实力缺乏清醒的认识,有一种盲目自大的情绪,在蓝敏敏看来这样一个国家对上同盟军绝没有胜算,自己本不应该跟他们合作,可无奈背叛了赵旭之后他如今也是无路可走,不过蓝敏敏还是留了个心眼,暗中通知所部人马保留实力,必要时可以丢下俄多利亚人自行退出战场。
赵旭起初觉得俄多利亚军敢正面挑衅己方,又有蓝敏敏相助,这一仗估计不好打,可结果正面接触下来发现俄多利亚军不过如此,虽然不至于说不堪一击吧,但肯定不是同盟军的对手,而布雷丁军则似乎有些保存实力,赵旭也是久经战阵的人,顿时捕捉到了取胜的可能,于是他渐渐放开手脚,将主攻目标放到了俄多利亚军身上,果然很快对方就抵挡不住了,赶忙向布雷丁军求援。
而蓝敏敏这边是阳奉阴违,表面上让部下大张旗鼓,摆出一副增援的架势,可实际上跟同盟军稍一接触就迅速收缩,结果布雷丁军此役的损失并不多,但如此一来可坑了俄多利亚人,最终此战以同盟军大胜而告终,俄多利亚军的主力几乎被消灭殆尽,经此一役俄多利亚军是彻底丧失了战略主动,只有听凭同盟军宰割的份。kΑn伍ξà
俄多利亚是联邦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君主,日常的国家事务由总理负责,而这一职务通常是由各个加盟联邦推选出来的,现任总理是北部邦的邦主莫里斯,他是虔诚的教徒,俄多利
亚这次公然跟同盟对抗就是由其一手主导的,如今战事不利莫里斯自然成了众矢之的,许多反对派集体要求罢免莫里斯,后者迫于压力只得辞职,而由于眼下还在打仗,容不得按常规推选新的总理,于是坤兰邦的邦主莫兰德就被任命为临时总理,负责处理这个烂摊子。
莫兰德早年率部参与过教会组织讨伐特别领的联军,见识过赵旭等人的实力,故此他也是俄多利亚国内少数反对宣战的高层,可无奈之前多数人听不进他的话,如今面对这么个烂摊子莫兰德又旧话重提表示应该跟同盟军和谈,这也是保全俄多利亚唯一的方法了。
经过上次的惨败,各联邦对于同盟军的实力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他们清楚再打下去吃亏的只能是己方,故此尽管还有少数高层叫嚣着要对抗到底,但最终多数人还是同意跟同盟军媾和。
对此赵旭一边自然是欢迎的,很快就提出了三大条件,第一俄多利亚宣布臣服于特别领并加入神圣邦联体系,第二交出蓝敏敏以及俄多利亚境内的布雷丁军,第三作为惩罚割让俄多利亚北部的两个邦作为特别领的土地。
对于前两个条件俄多利亚方面倒不太抵触,麻烦的是第三条,丧失国土的后果实在太严重,包括莫兰德在内的高层不愿意,也不敢答应,为此和谈陷入了僵局,而赵旭是很懂得如何给谈判对手施加压力的,这期间他下令同盟军发动猛攻,很快就控制了俄多利亚将近一半的国土,兵锋直指首都培拉,这下俄多利亚高层可坐不住了,再这样下去他们面对的就将是亡国灭种的危机,此时还是莫兰德比较聪明,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
俄多利亚境内丰富,尤其是农作物以及矿藏,莫兰德听说过赵旭对于发展生产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提出割让土地他们是绝对不能接受,但可以拿矿藏做为交换,即今后俄多利亚所有矿藏的支配权都交给赵旭以及特别领,换言之这是让出了联邦的经济命脉。kΑn伍ξà
此时
赵旭的主要目标是蓝敏敏,对于俄多利亚想的只是如何制服而已,如今一看对方开出了这样的条件他也不愿赶尽杀绝,最后双方商定除了前两个条件之外,俄多利亚让出境内所有矿藏的支配权,另外同盟成员国在俄多利亚境内经商与投资都享有特权,等于说赵旭与同盟从经济上完全掌控了俄多利亚,至此和谈才算成功。
谈妥条件之后俄多利亚方面就试图把蓝敏敏以及一众心腹抓捕起来交给同盟军作为进献之礼,不料消息走露,蓝敏敏非但逃跑了,之后更率军洗劫了跟布雷丁临近的两个邦,掠夺了大量人口财物,结果就是俄多利亚为之前的逞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看書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