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十九章 一枚半两钱,困扰华夏两千年!
发现了半两钱后,很快陈翰就更加惊讶和亢奋了!



因为,他在仔细观察了一番这二三十枚出土的半两钱后,可以确定这些半两钱都是汉初的四铢钱,又称汉半两,而非秦半两!



这位M168号墓的墓主人,陪葬的半两钱,居然不是秦半两,而是稀少的汉半两!



那这意义可立马就不一样了,甚至重要性直线上升!



如果运气好的话,这几枚汉半两的出土,甚至有可能解决一个困扰了史学界两千年,一直都悬而未决的问题啊!



至于是什么问题能困扰华夏史学家两千年,就说来话长了。



这事得从秦朝灭亡开始说起。



当年,秦朝灭亡后,西汉初期是仍使用秦制半两钱的。



不过由于允许民间私铸,再加上刘邦和吕后都曾经搞过一些乱七八糟的币值,这就导致西汉初期的钱制较乱。



直到汉武帝登基后,进行了前后六次货币改革,从三铢钱、半两钱、皮币和白金币、五铢钱之间反复多次试行后。



最终才币制归一,严禁私铸,全国通行五铢钱为法定货币。



五铢钱也成为了华夏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



从西汉一直到南北朝,乃至隋朝一统天下后,都有在铸五铢钱,历时长达739年!



而如此辉煌的五铢钱,诞生之初,其实也是有“前辈”学习的。



这个前辈,便是四铢钱!



又称四铢半两、汉半两!



四铢钱直径为2.4-2.6厘米,重2.2-2.8克,基本沿用了秦半两外圆内方的铸造方式,但是比五铢钱要轻一点,小一点,同时也诞生的早一点。



不过!



对于四铢钱,也就是汉半两的诞生年代,史学界一直存在着非常大的争议!



主要分为支持汉半两是汉文帝铸造的文帝派,以及汉半两是汉武帝制造的武帝派!



之所以会分成两派,得怪班固这位东汉史学家,自己在《汉书》里的记载前后不一致!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里说:“孝文五年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



并且行文最后又说:“自孝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岁四十余年,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



这个说法,倒是和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的说法大致相同。



根据这个说法,汉半两是汉文帝时期就铸造了的,到大约汉武帝建元五年之后,才被淘汰,换成了三铢钱!



但是,怪就怪在,班固自己在后来的《汉书·武帝纪》里又说:“建元元年春二月行三铢钱,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



之后“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



如果按照班固的第二套说法,那就变成了汉武帝建元元年是用的三铢钱,到了建元五年改用半两钱,最后元狩五年才定下用五铢钱。



于是,在班固自己的嘴里,就出现了两套相悖的币值顺序。



第一套是和《史记》记载一样的半两—三铢—五铢继承关系。



是汉文帝先铸造了半两,然后汉武帝在建元五年改半两为三株钱,最后在元狩五年改三铢钱为五铢钱。



而第二套,则是三铢—半两—五铢的继承关系。



没有汉文帝什么事情,是汉武帝在建元元年铸造三铢钱,之后建元五年改三铢钱为半两钱,最后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



到底这两套历史记载,哪套说法才是正确的?



从东汉时期开始,无数史学家就一直争论不休。



有人支持文帝造汉半两,有人支持是武帝造的。



一直争论了两千年,这个问题都没有下定论!



就算到了现代,这个问题也还在困扰着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