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这墓埋的深啊!”
“光是墓坑的填土就有三种。”
“一层五花土,一层青灰泥,一层青膏泥。”
庄云鹏握着锄头插着腰,站在七米多深的坑底,气喘吁吁的吐槽着。
其实七八米的深度,才是汉代贵族墓坑的标准深度。
一般7-10米是西汉贵族的墓坑层,超过十米深的就是诸侯王们的墓坑深度,至于超过20米的,那就是皇帝的墓坑位置了。
像之前-105号墓那样埋的那么浅的墓,反而是有些不正常的。
不过这也再次佐证了,那位名为司薄的墓主人,确实是草草下葬的,一切都准备的很仓促。
“行了,这已经挖了七米多了,也到了第三层填土了,应该快能挖到墓室了。”
在一旁同样正卖力挖着填土的陈翰擦了擦额头的细汗,凝视着填土里翻出来的树叶,很是惊奇的说道:“被埋在填土里的这些树叶和竹筒,保存的还挺完好啊。”
当墓室建造完成,并且墓主人下葬后,人们在回填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将一些地面上的树叶和草根之类的东西也一起填回坑内。
所以有的时候考古工作者们在发掘墓葬的时候,也会一并翻出一些埋在土里几千年的树叶和草根。
但是绝大部分,在挖出来的时候,早就已经腐烂,甚至成为“干标本”了。
这都还是好的情况。
掉落的树叶埋进土里,一般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会迅速的被分解,大自然的降解能力是非常强的。
但是这次从填土里挖出的树叶和竹子,保存情况却非常的好。
别说腐烂和分解了,甚至挖出来的时候,叶子都还是绿的,杆子也是绿的,简直就像是刚从树上掉下来的新鲜树叶一样。
不过,当这些树叶被从填土里翻出,见到光后,立马就干燥枯黄了,然后迅速变成了黑色的,和碳块一样,而且整个过程快的很。
但是这样一幕景象,不但没有让随行的各位高级研究员们遗憾和可惜,反而更加激动了几分!
能有这种情况出现,说明这座墓的封闭情况非常好啊,这些封土内的树叶和竹子都长期处于了一个无氧的状态,所以才能一直在地底保持千年不腐!
那么,往好处想想,封土的封闭情况都这么好,那墓室中的情况岂不是更好?
那墓室中保存的随葬品,品相岂不是也会更加完好?!
怀着这样一个紧张期待的心情,大家伙手上的发掘速度都加快了不少。
功夫也不负有心人。
再又往下挖了大约十来厘米厚的青膏泥土层后,终于,地底出现了几块硬板木的身影。
“停一下,停一下!”
一直在紧张观察挖掘情况的孔建文,连忙喊停了工人们的动作。
到了这一层,那可就不能再大力出奇迹了。
包括陈翰在内的十多位社科院考古所的专业人士们,拿着毛刷和小方铲,开始了细致的清理。
陈翰轻轻的刷开了附着在墓室上方的最后一层封土,立马一些泛黄发干的芦苇,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已经挖到椁盖板了!在盖板上还披了一层芦苇席,保存情况都还不错!”
西汉时期的墓葬,除了凿山开陵的皇帝和诸侯王们。
其他的贵族乃至百姓,大多都还是沿用从石器时代就使用的竖坑土穴墓。
这种墓葬方式,通常就是垂直向下挖出一个墓室,然后将棺椁和陪葬品放入墓室中,再在棺椁上盖上一层厚厚的盖板,封住墓室的顶,然后就可以回填封土了。
简单方便又快捷。
所以在发掘的时候,也相对简单,只要垂直向下挖,就直接能挖到墓室正上方的盖板。
不过,西汉时期的贵族墓已经更加讲究了,这座168号墓不只是有个墓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