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二百零七章 我棺椁呢?
发掘主墓室,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主墓室上面的棚木全部揭掉。



实际上,因为墓室遭遇过多次盗扰的原因,墓室上用作封顶的棚木,已经是千疮百孔了。



现在顶部棚木的保存情况较差,一部分腐朽塌陷,一部分已经消失了。



根据残存状况,可以推断出,原来应有19根棚木,粗细交错并排平铺。



每根棚木的直径在02~04米左右。



不管是粗细还是长度,都不能和九层妖塔的柏木比。



至于木材就更别提了。



虽然具体一时之间分辨不出来这些棚木是啥木材。



但是可以肯定,不是贵重的柏木。



考古工作人员,对其他的木头可能分不出来,但是柏木绝对是一认一个准。



因为柏木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古代帝王必选的墓葬用木。



黄肠题凑的标准用木!



将基本没剩下多少的主墓室棚木都拿开之后,从上往下看,主墓室内的情况,就映入了大家眼帘。



主墓室里是用石砌的四壁,在石层中间,还夹铺了方木。



感觉用石层+木层搭建墓葬,是吐谷浑部族的一种传统习俗。



东西两壁各有四层方木,南北两壁各有五层方木。壁面相对平整,局部略有塌陷。



主墓室的东壁,便是与甬道和墓门相连的位置,墓门就在东壁上。



从这点也可以看得出来,这座墓不是中原汉族的大墓。



因为没有汉人文明那种坐北朝南的特点,主墓室的朝向是坐西朝南,在南北两侧各有过道与侧室联通。



这和南越王墓那种主墓室坐北朝南,在东西两侧建造侧室的样子不一样。



不过在墓室内,又有一些明显是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样子。



例如,在主墓室四壁,陈翰就发现,原来应该皆有斗栱类木结构。



斗栱,这是华夏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



一般只有华夏文化中的建筑,才会打造斗拱。



哦,还有小子日过得不错的那个国家,将唐式风格的建筑学去了。



奥,还有隔壁朝鲜,同样将明朝的建筑风格学去了。



那应该这么说,只有在华夏文化影响下的民族,才会这种中式建筑独有的斗栱。



而这座吐谷浑王族墓葬的主墓室内,居然在四壁有斗栱类木结构。



这说明他们的文化,肯定是受到当时的唐朝文化影响了。



想想也正常。



吐谷浑部族的位置,当时和大唐是邻居。



而且经常还要挨揍,被大唐打,不少领土在唐和吐蕃之间来回被争夺。



唐朝鼎盛时期,吐蕃都被赶回青藏高原了。



不过吐蕃鼎盛时期,唐朝的安西都护府,整个西域加河西走廊,也被吐蕃拿下了。



两国之间,爱恨交织了上百年,互相之间的文化其实都有影响到对方。



大唐也接收了不少吐蕃国的文化,在金银器的制作方面,很有“胡”风。



不过很可惜,主墓室内的斗栱类木结构,因盗扰损毁的非常严重。



只有东、西壁的木结构保存相对完整。



由下部的立柱、中部的托木和上部的出跳横梁三部分构成。



也正是这三部分结构的发现,才让考古队笃定了,这玩意就是斗栱,不是啥吐谷浑自己弄出来的木结构。



仅存的两根立柱,充当起了支撑棚木的作用,估计原来建造主墓室的时候,是真的将这个墓室当**活着的时候住的“房子”来建造的。



这才有横梁、立柱、斗拱等结构。



这些出跳横木、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