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陈翰一声意义不明的发言,考古队的其他四人,都凑头围了上来。
“这是赵眜?”
四个人,围着陈翰捧起的这枚玉印,全都皱起了眉头。
陈翰手上的这枚玉印,造型很简单。
方形,覆斗钮,横穿一小孔,印文篆体,阴刻“赵眜”二字,有边栏和竖界。
在秦汉印章里来说,算是最典型,也最普通的一种了。
称得上是平平无奇。
如果将材料从玉,改成铜的话,也没有丝毫违和之处,和低级贵族用的印,无甚差别。
但是,印制式普通,不代表这枚印就普通了。
“赵眜”二字的出现,可以说是颠覆了历史。
这枚玉印是出现在这座南越王墓,墓主人内棺里的。
就放在了墓主人的大腿内侧。
并且刻有私名!
显然,这枚印只有可能是墓主人的私印。
和那枚多出来的太子印不同。
太子印是公印,上代太子是墓主人的父亲,并且墓主人也被封了太子,那在法理上,这枚太子印是可以被继承的。
子承父业,从古至今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是,私名印不同。
作为私人所属的印章,这种印只能墓主人自己使用,并且死后一定会带到墓中陪葬。
这也是避免印主人死后,印章还被人乱用的风险。
在秦汉时期,能够拥有印章的人,必定得是有官位、有官职的人。
最起码也是有家有业的大地主。
每一枚印,都有其重要作用,或者是用于公务盖章,或者用于私业里的佃户、商人之间的调令。
只要盖了印,那就表示这件事印主人负责了。
如果是公务,印主人盖印之后,一旦这件公务出了什么事,印主人首当其冲要为其负责,轻则丢官,重则砍头。
私印,则是一般处理私家的事,比如家产、家业、家商队的事情。
如果下令并且盖印后,就可以调动家里的财力、物力了。
所以印章对秦汉时期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生前要随身携带,死后也要带入地下,避免被人冒用。
这也是为什么那个时候的印那么小。
商代都能做几百斤重的青铜鼎了,秦汉时期的工艺,做不了巴掌大的印章吗?
当然做得了!
但是秦汉时期依旧是做方寸小印,因为方便携带啊!
赵胡父亲的太子印,是有可能出现在赵胡墓中的。
但是他父亲的私印,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他的墓中,只有可能在他父亲的墓里。
因为史料上,没有记载赵胡父亲的名字叫什么,所以现在也不知道他父亲叫啥。
但是这个“赵眜”,绝对不可能是赵胡父亲的名字。
出现在赵胡的墓里,并且是在内棺之中,那只有一个可能,这枚印就是赵胡的私印。
“西耳室内出土的封泥上,就有盖“眜”字的印章吧?”
李教授轻声说道:“看来,太史公是又记错了一个人名了啊。”
之前,他们还信誓旦旦的认为,作为和司马迁同期存在的诸侯王,赵胡的名字必定不会被司马迁记错。
这种错误太低级了,不符合司马迁那严谨的着史理念。
但是没想到,考古却给大家开了个大玩笑。
“或许,赵胡和赵眜,都是这位南越文王的名字,是一人二名?”陈翰有些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