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31章 各路诸侯乱纷纷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军队一旦没了敌人,一旦身处和平发展阶段,军队很容易利用自身特权优势而迅速堕落,董虎就是凭借武力走到现在的,自然不希望军队堕落成了不堪一战地步。



该罢职的罢职,该打板子的打板子,军议上更是一再重申严格按照董部义从《训练操典》严肃军法,包括董小乙、刘三山、董信三员大将在内,所有人都挨了训斥。



董卓恢复了郡国校尉、都尉制后,董虎也认为这是必要的,尤其是像已经平静下来的凉州这样的地方,校尉、都尉就是确保地方安定的关键,不至于让刺史、太守的权限太大。



朝廷是不是保留“护羌校尉”一职且不论,反正他是不会认同的,什么羌人、胡民的,凉州百姓全都是汉民,州设将军,郡设校尉,校尉之下设左右都尉,再下面就是县一级的县尉。



州、郡、县又按照军事警戒等级进行划分,任务较重、所处的危险等级较高,将领的权限、兵卒编制就稍大些,相对安全的州郡,将领的权限、兵卒编制就稍小些。



董虎重视军队建设,对兵卒素质要求较高,蔡邕、阎忠也乐意他整顿军队,对他削减军中将领的权限很是满意,不仅是两员大佬愿意他这么做,下面的文官属吏同样给予了更多的支持。



在十一月份时,大丫送入冀县一封信件,信件是挺厚实,内容上却没有太多让董虎重点关切的事情,无非是如同工作报告似的将她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大致介绍了下,说了董卓回返长安的事情。



刚过了年后,大丫又让人送来一封信件,不知因何原因,冀州牧韩馥断绝了袁绍的粮食辎重,两人也因此彻底闹掰了,袁绍一怒之下带着七八万兵马返回了渤海郡,紧接着韩馥也散去了大半兵马,只保留了五万兵马。



董虎能够理解韩馥散去兵马的举动,冀州虽然极为富庶,但各郡太守、国相实际上都掌握着一郡绝对实权,韩馥入主冀州的时间太短,刚做了冀州牧就对朝廷发动了进攻,他需要冀州九郡(国)太守的支持,太守们就算不支持也不能明面上反对,所以韩馥必须拉拢九郡太守,而不是翻脸弄死了各郡太守。



韩馥拉拢各郡太守,各郡太守就还有相当的自主权,各路诸侯为了“汉室”而攻打董卓,战争期间,各郡私下里可以给予韩馥更多的钱粮打仗,可现在战争已经落幕了,董卓已经离开了河内郡,各郡太守自然不会继续无脑的为韩馥提供钱粮,省的韩馥回头再利用各郡提供的钱粮,一刀把各郡太守砍死了事。



换了任何人都是如此,对于韩馥来说,下面一个个太守几若于一个个独立王国,再如何支持他,给他送钱送粮,那也不是自己真正可以信任的人,今日他们可以送钱粮支持,若他日各郡太守不支持他了呢?不给钱粮了呢?是不是需要换成自己亲信的人?



韩馥手里没有钱粮,没有兵马时,他心下就算想弄死各郡太守也很困难,可若兵马强盛,弄死各郡太守(国相)还不是分分钟钟的事情?各郡太守就真的会伸着脖子等着韩馥去砍?自然是不愿意继续供应钱粮,不愿意让韩馥供养太多兵马。



不仅韩馥面临这样的境地,兖州牧刘岱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诸如孙坚杀死的南阳郡太守张咨,袁术逃入南阳郡鲁阳县招兵买马,太守张咨能不害怕袁术夺了他的南阳郡吗?自然不愿意供应袁术、孙坚粮食,之后孙坚就杀了张咨,袁术也成了事实上的南阳太守。



南阳太守张咨的死是因为他不愿意提供粮食,参与联盟的东郡太守桥瑁死在兖州牧刘岱手里,同样是因为桥瑁不愿意供应刘岱钱粮。



张咨、桥瑁的死是因为不愿提供钱粮,他们能被历史记录下来,那也是因为他们与孙坚(东吴),与刘岱(曹魏)有了联系,这才能被记录了下来,天下郡国太守无数,因为钱粮而被无声无息杀死的又岂能少了?



自光武帝刘秀罢郡国都尉后,郡国太守就拥有了“军政民律”所有大权,几若于一个个小型独立王国,只因帝国太过强大,各个独立王国境内也有着无数影响力巨大家族,各郡国太守才不敢反叛,但各郡国却是事实上的独立王国,这点绝对不会有错。



但凡有野心争霸一方的诸侯,那就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太守存在,各郡国太守也只有三种选择,要么彻彻底底臣服,要么滚蛋,或者死。



能做一郡太守的人,自然也不是傻蛋,自然不会心甘情愿继续给韩馥供应钱粮养兵,更何况,二十万兵马也不是各郡无数家族愿意养活的。



一名兵卒,一年需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