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01章 董虎的不愿意
无所谓了,权利不是一个相国官职,而是能够掌控多少兵马、人丁、财富、话语权,只要拥有了这些,他就是帝国背后的实际掌控者。



有了清醒认知后,上至董虎,下至二十副将也就不再躁动,内心里已经认定改朝换代是一二十年后的事情,也就没什么可以焦躁得了,但当大丫开口“朝臣”后,他就以为大丫想要推进这个进程,这就让他有了些不满。



董虎想要的进程是用战争摧毁贴附在汉朝身上几百年的世家豪门,只有摧毁了无数大大小小家族,百姓才会回归到“自由民”身上,而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必须经历的漫长过程。



推翻一切,重塑一个崭新的帝国;假借无数名望家族的手来延续一个腐朽帝国,两个选择摆在面前,一个是战乱持续十数年、几十年,战乱会死伤无数百姓,一个是数年内平定天下,但却持续、隐性的杀伤无数百姓,或许这样的帝国仅能持续几十年,犹如魏晋那般短暂的王朝,两个选择摆在面前,董虎情愿痛快些,情愿推倒一切,重新建立一个崭新帝国。



谷錡



董虎本能的认为大丫不满意一二十年的等待,想要借助名门望族的影响力,加速让自己成为帝国皇后,这与他的初衷是完全相反的,只是他没想到,大丫只是想要试探他有无称王称帝心思。



董虎不会急于称王称帝的,他现在也只有二十五六,长子也仅六岁,他还没有合适的继承人,就算不考虑称帝对天下的影响力,不考虑所有诸侯们联合起来的后果,仅一个“继承人”的问题就会让他陷入困境。



儿子太小,一旦他出了意外,意外身死,“董”字辈的兄弟们会不会觊觎天子位?四个养子会不会觊觎?



他不敢肯定,按照“稳定”的角度考虑,最强的“董”字辈兄弟继承大位是最为有利的情形,这与当前董卓与董虎的情形差不多,董卓若死了,董旻、董瑁控制不住凉州军,若无人能压得住牛辅、徐荣、李傕、郭汜等人,那就是一场彼此混战,只有董虎继承了董卓的位子,这场兄弟相残的悲剧才能避免,才能避免关中百姓遭受战乱。



董虎若意外身死,最强的“董”字辈兄弟继承他的一切,如此才能避免二十万董部义从发生内斗、混战,这是从实力的角度考量,与此同时,四个养子也有继承他的遗产权利,尤其是孩儿们的年岁还小时。



不登基称帝,将领们、四个养子就不会将他当成敌人,称帝了,因为皇帝的诱惑,兄弟之情、父子之情可能就变了,就会隐性的站在彼此的对立面,尤其是孩儿们还年幼时,只有孩儿们年岁大了些,跟随他建立了军中威望,获得了临洮一系将领们的认可,获得了二十万将士们的认可,儿子继承自己的一切才会变成理所当然,才不会发生较大的动荡。



凉并地盘太大了,人丁太过稀少,凉并边地人的性子易乱,需要长时间的文治教育,需要更加稳定的根基,这需要时间。



摧毁各大家族的根基,将依附在无数家族身上的百姓剥离出来,转化成只供养帝国的自由民,这需要时间。



儿子成长,成长成一个合格继承者需要时间……



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时间,都需要董虎小心应对,小心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小心处理与董家的关系,小心应对正在造反的各路诸侯……



当探子送来“雒阳危急”消息后,他只是简单的处理了下协助百姓迁都事情,他需要人口,需要尽可能的避免百姓死伤,甚至需要控制百姓的饥荒程度,避免一石粮价五十万钱的恐怖饥荒程度。



适当的饥荒有利于凉并利用低赋养民优惠政策吸纳关中百姓,但他不愿意发生无数百姓易子而食情景。



原本他并不想太过插手董卓迁都事情,可看到兵卒太过残暴,纠结、窝火了多日,在大丫几个女人回到安邑后,再也压不住心下的恼怒,一举夺了董旻、董璜的兵权,接手迁都事宜。



与适当的饥饿来逼迫关中百姓前往凉并的想法一样,迁都之时,适当的残暴也是必须的手段,若不使用一些残暴手段,百姓是不会愿意离开家园的,说破了天也不会。



只有点了百姓的房子,只有用着刀子逼迫,百姓才会踏上西迁道路,这对于日后增加凉并汉民人口有着诸多好处,凉并汉民的增多也会让凉并更加安定,增强了对羌胡的压制能力,董虎心下自然是支持迁都的,也知道适当的残暴必要性,可百姓一旦踏上西迁的道路,就应该控制暴力驱赶程度,而董旻、董璜并未意识到这些,他们也不会在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