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带兵南下,秦亮照样会带几个幕僚参军在左右辅佐、出谋划策,并要王家那边的人参与。除了贾充为参军,还有车骑将军府的王沈举荐了王浑。
秦亮也没见过王浑,不过知道他是太原郡人,其父便是都督荆豫的王昶。
王浑之前干过曹爽的掾属,然后在司马懿发动兵変之后、就被罢官了;其实只是暂时的,只要王昶没有倒苔,王浑迟早要被启用。不过后来王凌执政,直接把王浑提拔到了黄门郎。
王凌、王昶都是太原郡人,但不是一家,应该也没有血缘关系。王凌属于祁县王氏,王昶是晋阳县王氏。祁县王氏以前就比晋阳王氏的家势大,所以是司马家之外的并州河东士族领袖,且王昶从小兄事王凌。之前司马懿想收拾祁县王氏、却被秦亮带兵反推了,所以祁县王氏还会继续比晋阳王氏强盛。
没过两天,秦亮就把王濬、王浑都叫到了大将军府吃饭。
宴席设在西厅。人不算多,除了大将军府上的辛敞、王康、朱登、饶大山等人,便是王濬王浑,贾充也来了。
据说王濬的小名叫阿童,相貌倒还不错,长脸白面,有飘逸的胡须、整齐的剑眉。但也在意料之中,阿童要是长得难看,名士徐邈的女儿也不会看上他。
这阿童虽然出身世家,但是家势、交游的人脉,显然已处于下滑通道,不然以他祖上几代两千石高官的出身,不至于混到这个地步。最终还是靠丈人和外貌才出仕。
大伙见面之后,王浑刚见到阿童、竟立刻露出了鄙夷之色。
秦亮看在眼里,也注意到,阿童穿着华丽的锦袍、比秦亮这个大将军还穿得光鲜,何况阿童的丈人今年才去世。
此时的魏国士族,大多还是以简朴为善,至少表面上是这样。许多名臣去世后,官员想说好话、都会记上一笔“家无余财”。
显然世家也要看权势、离權力中心的位置。这时贾充当着阿童的面,也开起了玩笑:“听说士治在家乡宅邸门前,修了一条几十步宽的大路?气派不小阿!”
两人应该不熟,这样的语气说话、显然不太礼貌。当然贾充不怕阿童是世家出身,因为贾充的先父贾逵,在魏国的地位更高。
有一种说法是,世上根本没有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
好在阿童挺给大将军面子、没有在这里生气,反而是笑而不语。
王浑补刀道:“公闾有所不知,只有这么宽的路、才能容得下车仗旗帜阿。却不知仪仗何在?”
阿童向秦亮拱手道:“今朝得为大将军效力,盛大的仪仗还会远吗?”
秦亮听到这里,不禁“哈哈”笑了一声。
诸官随之陪笑起来,贾充王浑也面露笑意,不再继续刚才的话题。秦亮适时地主动端起细腰的酒觚,与大伙对饮一觚。
阿童饮罢,赞道:“大将军府的酒果然不错!莫非是名贵佳酿?”
侍女重新把觚倒满酒,里面呈现出浑黄的颜色,正是黍为主要原料的黄酒。秦亮道:“谈不上名贵佳酿。黄酒的酿造并不复杂,我最看重的,是醉酒后不上头不头疼。然后是入口酸味淡、余味苦涩少。”
黄酒的度数可以超过十度,对于酒量一般的人、以多少升为量,照样能喝醉。正如秦亮所言,纯粮酒也是会上头的,主要是酿造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杂醇物质超标,说不定还包括甲醇!娴熟的酿酒工匠凭借经验、对一些杂质控制得更好,才不易上头。
贾充随即道:“大将军乃懂酒之人阿。”
秦亮刚想到黄酒能醉人,遂笑道:“我的酒量有限,但卿等不要客气,定要尽兴。”
新任长史辛敞端起酒觚道:“借此美酒,祝大将军荡平东关,大获全胜!”
众人纷纷举觚敬酒,秦亮道:“好,好。”说罢痛快地一饮而尽。
大伙闲谈过后,趁着谋士们聚在一起、秦亮遂说起了出兵的布置。
议定是九月上旬就出发,秦亮率领的中军人马、主要是中垒中坚二营,都是他亲自监督训练的将士;另有倵卫营左校军王彧部,共计五万多人的精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