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150章 过江猛龙
br />


思州田氏还好,他们距离还很远,可矩州谢龙羽就懊恼不已,他就在城北五里的贵山,结果都还没来的及赶上。



杜行敏攻破都督府,斩杀了逆贼后,立即封锁了东宁城,结果谢龙羽带着大群人马杀到时,城上唐军根本不让他们进来,还大声喝问,可是来附逆从贼的?



把个谢龙羽气的啊,却还只能低声解释,说是来平乱讨贼的,可人家杜行敏根本不信,不仅不让他们入城分杯羹,还喝令他立即远离,甚至让他马上解散人马,威胁他说这是擅调兵马,又说若不立即解散人马,到时魏公一到,必定问罪。



把个谢龙羽弄的是又气又怕,却不敢说半个不字,只得老实的在城下解散人马,连贵人峰也不敢呆了,一路退去了南边苗岭下的庄州待命。



没能赶上东宁城中平乱,谢龙羽退回去后,左思右想的还是不甘心,便干脆带领子弟兵马,进山对着以往跟自己关系不睦的一些蛮寨大开杀戒,这些人在深山老林里,本来也不太听大唐官府的号令的。



甚至这次李祐谋反,也确实有几个不知死活的蛮首接了伪诏响应。



谢龙羽于是带着子孙们对他们开刀,打着讨逆平乱的旗号,灭了十几个寨子,又威逼招降了数十个,最后从山里抢了七千多户人出来,也算舒畅了许多。



其它的赵氏田氏等也大多如此操作,不断靠近矩州、播州,便也扯着虎皮做大旗,把周边不服号令的蛮部扫荡了一批。



当然,不管是这三大豪强,还是其它中小豪强蛮首,却没有谁敢胆大到动朝廷控制的州县,也不敢轻易触碰中原来的移民。



商路也基本上不受影响。



黔中不产盐,而大唐通过长江水运,从扬州运来大量的盐储存在播州和东宁州,设立了大盐仓,凭借着手里的盐,来换黔中豪强手中的茶。



然后再把茶销往云南、剑南、镇南等边地。



谁掌握了盐,谁就掌握了黔中的经济命脉,在这块,朝廷是始终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的。



除了从长江水运过来的淮盐,朝廷还有从广西柳州水运到应州的广盐,从安南经红河再转云南通过南盘江运到琰州的盐。



除了盐,糖酒瓷器丝绸等精美而又价格实惠的商货,源源不断的通过各条水陆干道进来,四条驿路则保持着信息通畅。



在河水充沛的时候,安南湖广的粮船也跟着进来,将一船船粮食运抵设在播、矩等地的储备粮仓之中。



短短数年的时间,如今朝廷在黔中地区,驻军数万,实控的地区也越来越多,移民也越来越多,又进一步促进了这里的经济发展,甚至连农耕、种茶等技术都飞跃提升。



张士贵在旁边告诉秦琅,“仅去年一年,朝廷通过四条干道,水陆兼用,输入黔中的盐约三十万石,黔中产铅,去年运出铅四百七十万斤,运出茶叶·····”



黔中以前交通封闭,道路难行,又不产盐,主要靠川盐、滇盐,但川滇的盐入黔难,导致盐价极高,且盐都掌握在几大豪强手中。



他们通过马帮将川盐滇盐运入,然后高价再批发卖给黔中商人。



旧例,纳二斗米换一斤盐。



商人们运粮到各大豪强的盐仓换盐,二十比一的比例换取,然后再分销各地,成本价如此之高,卖出去自然还得加价。



中原百姓以前吃斗米斤盐就觉得高盐价了,但黔中百姓吃的盐更贵。



而现在,朝廷完全掌握了盐,凭借着手中的全方面优势,把成本更低的淮盐、广盐运来,敞开供应,搞起了食盐专卖。



不论远近,每斗盐一百一十文钱,也不再需要纳米换盐了。



过去商人用二斗米换一斤盐,转头卖到百姓手中,一斤盐还要加价不少,一斤盐起码折五十文以上,但如今斗盐一百一十文钱,价格只有原来两成左右。哪怕是百姓不直接买官盐,去卖盐贩手里贩卖的,那也顶多只有过去三成。



而对于朝廷来说,有规模和运输方面的优势,加上淮盐广盐都是海盐,开采成本低,刨去成本和运输等的费用,其实也还能赚起码一斗五十文。



这还是食盐专卖下的高税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