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114章 锋芒毕露
即将入冬,大唐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用兵,所以必然会有些大意轻敌。



所以大唐借着封禅做掩护,暗里调动兵马钱粮,然后一举出兵突袭,正好能打高句丽人一个措手不及。



除去路上的时间,李世民只有两个月用兵时间。



而皇帝也只需要两个月时间。



两个月时间当然不可能灭掉一个七百年的国家,皇帝也不会这么狂。他需要的只是趁高句丽人不备,突袭拿下一两座重点大城,如辽东、安市或是平壤等。



突袭拿下几座要城后,便可据城自守,安然过冬,待明年春暖花开之后,再进行第二轮攻势。



在这个计划中,皇帝亲征不亲征,其实倒也没太大影响,毕竟水陆齐发,皇帝从齐州出发,先到幽州,再往辽西营州。



最终可能也只是在营州立营驻跸,不可能亲自率军冲锋陷阵的。



兵马早已经调集,钱粮也转运到位,再加上皇帝此时也到了齐州,战争令一下达,能保证在十月前,各军跨过国境边界。



这是预谋已久的一场战争。



皇帝要亲自下场指挥。



虽然魏征等坚决反对,但皇帝态度坚决。



“朕原本打算让秦琅代朕统兵东征,可既然他没法挂帅,那就朕自己来。”



接下来便转入用兵的讨论之中了。



“秦琅当初献上疲敌之计,那高句丽人中计,这几年大修辽东长城,甚至疯狂从海上走私铁料打造乌兹宝刀和波斯锁甲,搞的府库空虚,民生凋敝,百姓困苦,甚至已经开始出现饥荒。若非如此,高句丽也不会狗急跳墙的联合百济、倭国,出兵侵略新罗、伽倻,甚至对东北靺鞨、室韦等诸部不断压迫了。”



秦琅之前对高句丽人用间,献上修长城之法,高句丽人对那献上的坚固长城堡垒要塞之法,深为惊叹,于是举国之力修筑,每年都要征召几十万青壮到辽东修建长城。



由于献上的长城修筑之法太过先进,使的技术落后的高句丽修筑缓慢,且耗费太多民力,对于一个只有几百万人的辽东小国来说,每年几十万青壮长期在辽东修长城,虽说是轮替的,可也严重影响到了高句丽国内的经济了。



尤其是对他们的农业影响巨大,这几年因为缺少青壮劳力,高句丽人的农业受到严重打击,大量土地抛荒,或是因为缺少水力设施的维修等而导致出现旱灾减产等。



本来任何正常的国家,若出现这种情况,估计都会马上调整,减少修长城的人力,以保证粮食安全。



可问题是,高句丽人又被唐人暗算了。



因为大唐这边派出了更多的走私犯,向高句丽走私出售粮食,价格还不是很贵,大量的走私船,将一船船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去高句丽。



所以高句丽这几年虽然粮食生产出了问题,粮食产量越来越低,但他们国内的粮价反而越来越低,不仅没有出现粮荒这种问题,反而有种不缺粮,粮食很贱的错觉。



再加上这几年,许多商人在高句丽高价收购矿石、漆料等物,使的经营这些利润很高,高句丽的贵族们都争相投钱去开采矿山等。



开采矿石卖给那些海商,那获得高利,转手再低价买进大量粮食,一进一出,还能赚许多,比以前种地放牧什么的,可是划算太多了。



高句丽人充分的享受到了什么叫做贸易之利。



而高句丽朝廷通过税赋等,也是年年财收丰厚,手里有钱,当然就可以从海上走私商人那里买进更多的铁料、牛皮等物,然后打造出更多的武器铠甲。



反正现在高句丽国中最赚钱的产业就是挖矿,而国家全力发展军工业,倒是农业、牲畜业这些国家基本的产业,反倒是已经越来越荒废。



许多底层的百姓,因为家中青壮被征去修长城,或是打造军器,导致家中田地荒芜或是歉收,好不容易有点收获,可高句丽的粮价被走私粮价打压大跌,百姓们种出的粮食卖不出钱,许多农民都破产了。



最后只能沦为贵族们的矿工或是作坊里的工人,甚至是奴隶。



可高句丽贵族们却没在意,只觉得环境越来越好,钱越来越好赚,家业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