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只是大领导,惊疑这个问题,包括军内大领导在内的一众领导和首长都对这个问题非常的关心。
三天一下飞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产能竟达到一个令人吃惊的程度,而产能的爆发就意味着飞机生产数量的极具提升,就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十分巨大。
二战时期苏联人是怎么压垮德国人的?不单单是军队的英勇善战,更是武器装备产能的大爆发硬生生堆死德国人的。
就比如说库尔斯克会战结束之后,苏联人总结的经验就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只要一一方比另一方多三百辆坦克和两百架作战飞机,多的那方就会赢得胜利。
正因为如此,二次大战结束之后武器装备的产能变成为各个国家追求的终极目标。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由于门槛高、技术难度大,历来成为武器装备产能的短板所在,特别是随着航空器、航天器的快速迭代对技术、人员、设备的要求越来越专业化,导致在某些工艺和生产方面想提高产能十分困难。
旁的不说现如今那个航空器、航天器上不用一些碳纤维复合材料?如果没有自动铺丝机的话,就凭人工一层一层如同泥瓦匠般将一张一张碳纤维材料叠放在一起,最终构成一个飞机框架。
少说也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这还是熟练工人才能达到的程度,根本就是想快都快不起来。偏偏自动铺丝机的生产和制造基本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手里,高端的人家不卖低端的你买了也没什么用,因为只能用在小型飞机或轻型飞机上,稍稍涉及到敏感,人家就会通过内置的gps定位系统将设备锁死让你用都没得。
这也是为什么,二战结束后苏联能够疯狂爆产能,等到了七八十年代却在三代机、大型民用客机,甚至是一度独领风骚的大型运输机方面的产能逐渐跟不上节奏的原因所在。
因为以往苏联人简单粗暴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日益精密化的航空、航天生产制造。
返回到国内,国内的航空航天产业根子上还是学习熟练的那一套,所以六、七十年代生产歼5、歼6这类复杂程度相对较低的一代机的时候还能用规模去爆才能,等到了歼7、歼8这样相对复杂一点的二代机的时候,规模边际达到了极限产能也出现了个瓶颈。
到了运9和轰6改的时候,复杂程度更高技术要求更大产能一下子就跌到了谷底,往往一个月甚至是两个月才能出产一架飞机。
尽管如此如此低下的产能还能把各个配套厂商和组装厂忙了个半死,平时还好这要是在战时工厂受到攻击,如此可怜的产能极有可能会被直接打断,从而让国内失去运输机和轰炸机的战时生产能力。
这便是大领导他们一直担忧的问题,所以当他听说腾飞集团能够做到三天总装一架飞机的时候,除了震惊之余,更多的是好奇。
实在是忍不住内心的冲动想要看看腾飞集团是怎么办到的。
要知道庄建业所说的三天一架,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小型飞机和轻型飞机,那可是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25吨的运—18nb运输机,不禁能够承载三十余吨的载荷,实现全疆域运输,且通过快速改装能够成为优秀的空中加油机。
甚至经过大概,能够具备一定的轰炸机功能。
无论从技术上、能力上、性能上,都远远超过一、两个月才能生产一架的运8,这样的情况下腾飞集团能说三天生产这么一架复杂的飞机,吹牛皮倒也罢了,若是真的,可以想见。对国家的战略助力将是根本性的。
不说别的,一旦东南沿海进行军事斗争,航空装备受到巨大损失。国内要是有几条腾飞集团这样三天能生产一架大型飞机的生产组装线,战时的补充将不再是个难题。
所以大领导这边话音刚落军内大领导那边也即刻打消了马上离开的念头,对着庄建业。
更加直截了当的说道:“让我们看看吧,我们这次来,说白了就是想看看你们的家底儿,中国腾飞,是我们未来在航空航天产业方面改革的一个试点,不能交给没有本事的,有什么好好的就拿出来,如果藏着噎着影响我们的决策判断,那损失的可不仅仅是,你们一家企业的发展,更有可能是整个行业的大发展。”
“嗯。”军内大领导,话音刚落,大领导便赞同的点点头,然后更加开门见山的说道:“小庄,我们也不瞒你,我们的确准备组建一个中字头的大型企业生产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