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千一十五章 1.36微米的误差
是的,那一刻上到总部首长,下到普通技术人员又一个算一个,大脑全都是一片空白。



原本好好的“返回式卫星”就这么在距离地面33公里的近地轨道空间解体了,散落成数百个碎片,天女散花般在空中化为乌有,只有零星几个碎片得以保留,掉落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荒漠中。



不仅如此,一直密切关注国内这次空间科学实验的境外机构和媒体,在实验失败的第一时间便铺天盖地的报道国内空间技术如何如何落后,技术怎么怎么不过关。



甚至有西方媒体发出了国内仅凭自己的技术实力不足以在外层空间立足的评论。



换言之,这家西方媒体暗指国内航天依赖于国外技术才能会取得近些年亮眼的表现,可一到国外限制转让的技术领域,比如说所谓的“返回式卫星”时,国内真正的面目便暴露出来,想不拉胯都难。



此类观点一出,其他媒体纷纷附和,一瞬间国外唱衰国内航天的声浪可谓甚嚣尘上,以至于不少想将商业卫星交给国内发射的政府组织或商业团体不得不望而却步,生怕国内的技术真的拉胯,把他们的卫星给搞炸了。



不过这对腾飞集团乃至航天部门来说还不算切肤之痛,真正让国内上下担忧的是欧美某些受到洛马、波音等航天巨头们支柱的政客借着这份报道开始上蹿下跳。



说什么国内用他们欧美的先进技术挤压了本国商业航天的市场份额。



还说什么国内在商业航天中的巨额补贴违反了贸易规则。



其中一个名叫考斯克的域外某大国参议员更是在公开场合叫嚣,要求欧美禁止向国内出口先进航天技术和设备,以便把高利润的商业航天发射业务留在域外某大国,促进本国的就业。



虽然考斯克的鼓动并没有让欧美政府作出什么实质性的动作,但在某些关键领域的技术转让和零配件出口却对国内明显收紧。



这对腾飞集团乃至整个航天工业而言无异于是釜底抽薪,要知道近些年国内的航天发展虽然很快,但短板同样愈发突出,比如说先进材料,高灵敏度传感器,先进加工设备等等,国内还无法自主生产,依然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



结果这个时候欧美限制航天领域的技术出口,对国内航天工业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商业航天倒还好说,大不了损失点儿钱,可“杀手锏”计划可是堪比两弹一星的国之利器,是中国在未来能否真正崛起的战略基石。



尤其是在域外某大国航母战斗群战斗力愈发强悍,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区域导弹防御系统这两个脱胎于星球大战计划的弹道导弹拦截体系的稳步推进,愈发将“杀手锏”计划的必要性凸显出来。



正因为如此,欧美限制出口对“杀手锏”计划的影响可谓巨大。



如若不然,总部首长也不可能发这么大的火,实在是这次空间科学实验的失败犹如多米诺骨牌,引发一连串难以预料的后果,最终引发了一场航天工业界超级地震级的影响。



那就是无论国内如何评判? 在国外眼里,这次失败就如同皇帝新装中那个敢说话的小男孩,戳穿赤果果皇帝一样,将国内航天短板和虚弱暴露无遗。



影响总部的计划不说? 丢脸还丢到国外去了? 而且直接间接损失更是高达上百亿。



别说总部首长? 就算换任何一个领导都得气得拍桌子骂娘。



更何况? 庄建业和腾飞集团被骂也不冤。



因为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纤维增强型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弹头壳体上。



地面试验数据表明? 在弹头距离地面45公里的近地空间轨道进行第一次跃升时,弹体顶端的最高温度将达到2750摄氏度左右。



在这个温度下? 壳体表面会产生一层236微米的氧化层。



根据腾飞集团的测算? 这一层不足头发丝直径的氧化层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结果,事情出就出在这个氧化层上。



根据对回收的弹体破片的研究? 技术人员们发现,地面试验中236微米的氧化层的确微不足道,可在近地轨道的实际操作中? 这么薄薄的一层氧化层还是成为弹体最终解体的致命伤。



因为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