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一般般,你郑权礼是不是飘了,想上天呀!
前两年俄罗斯在前苏联米—17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米—171直升机的综合承载能力也就这个水平好不好。
可达到这个程度的米—171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13吨,按照如今直升机的划分已经属于大型直升机的范畴,但综合能力却只能比肩10吨以下的中型通用直升机的水平。
这说明什么?
米—171再生产制造环节上大大落后与直—15。
或许米—171直升机也就能在空间上强过直—15,但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明显,那就是米—171直升机牺牲了远程航空运输能力。
也就是说一般的运输机根本承载不了米—171直升机这么大的尺寸做远距离的快速机动。
而直—15却能搭乘运—17,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做长距离的快速部署,光从这一点来看,直—15照比米—171直升机更灵活,任务弹性更强。
不说别的,米—171直升机遇到喀喇昆仑山口地震这种紧要任务,除了利用本身做长距离转场机动外,毫无办法。
而直—15却能在运输机的配合下直抵前沿。
这是救灾,如果是实战,快速抵达的直—15下面吊装的估计就不是3吨的板房部件,而是同等重量的D—30型122mm榴弹炮,机舱内再搭乘5名士兵组成的炮班以及近半吨的弹药,一飞冲天、定点抵达、迅速展开……
想想那画面,诺罗科夫就为山那头的新德里官兵感到悲哀。
这还是直—15,听郑权礼的话还有一种15吨级的三发大型直升机在抓紧研制当中,发动机的功率更是达到了2200千瓦,照这个程度发展下去,俄罗斯的旋翼航空器估计就要彻底失去东方某大国的市场。
于是诺罗科夫瞥了一眼喀喇昆仑山那边的新德里方向,心里默念一句:莫拓尔斯基这次看你的了。
便毫不犹豫的转过头,低声跟郑权礼嘀咕道:“我亲爱的达瓦里氏,我刚才记错了价格,米—171每架650万美元;米—26每架1500万美元。”
叼着烟卷的郑权礼闻言,没说话,但脸上却露出一抹憨厚无比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