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百九十一章 一杆子捅破天
与一众部队首长目光火热相比,总部首长却没有那般激动,而是阴着脸,与身旁的空降兵部队首长等几位军官低声交流着什么。



侯跃进偶尔能听到总部首长的沉声质问:



“总部怎么没有立项通报?”;“你们空降兵这么重要的事儿怎么不在报告里写明白?”;“别总拿腾飞集团当借口,他们研发进度快,你们也要及时跟上……”



听的侯跃进的后背再次是冷汗连连,心说这下不会给集团惹上麻烦吧,一款试水性质的WD—30S涡扇发动机而已,居然能惹出这么大的事儿?



这话也就是侯跃进在心里想想,要是说出来绝对能把包括总部首长在内的一众大佬弄得抓狂,还试水,还而已,你们腾飞集团怎么不上天呢?



然而侯跃进是真的没把WD—30S涡扇发动机当成至关重要的核心设备来看,因为相较于腾飞集团在1990年年末启动的航空动力涡扇计划,WD—30S涡扇发动机真的就是个试水的产品。



不然又怎么可能成为攻击—2无人机的动力,早就用到已经开始验证机静力试验的先进轻型运输平台上了。



毕竟WD—30S涡扇发动机的技术基础是腾飞航空动力较为成熟的D—30系列燃气涡轮动力装置,该型号最为著名的衍生型号便是替代霍尼韦尔发动机换装到运6上的D—30ML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当然如今的编号改革,D—30ML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前面不得不加一个W,成为WD—30ML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而另一个D—30系列燃气涡轮动力装置重要衍生型号这是D—30Z系列涡轴发动机,原本作为轻型直升机项目的备用动力,不过最后部委介于腾飞集团在涡桨发动机方面一骑绝尘,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厂。



出于产业结构平衡,便在涡轴动力上偏向涡轴8的生产厂,所以D—30Z系列涡轴发动机虽然列入研制攻关大名单,但却是全程陪跑,说不重视到不至于,但要说有多重视还真谈不上。



所以腾飞集团便将D—30Z系列涡轴发动机作为赵教授领衔的改进型直6直升机的试验验证动力。



要知道改进型直6直升机刚出来的时候可没有现在这般如同凶虫一样霸气,带了不少老直6的影子。



而且由于D—30Z系列涡轴发动机只有五百多千瓦的功率,所以最初的几架原型机上使用了三台D—30Z系列涡轴发动机。



这主要是因为D—30Z系列涡轴发动机单台功率不过直6原来使用的涡轴5功率的三分之一,要知道七十年代中期研制的涡轴5就已经达到1600千瓦的数值。



当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便是寿命低、维护性差、总体性能不达标,也正因为如此便跟同样有类似毛病的直6一同下马了。



这要是腾飞集团的话,哪怕下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完善、改进,毕竟发动机这东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慢慢积累经验,一点点完善性能,而不是拍着脑袋上个型号,几年下来就能拿出能用的发动机。



就算是航发界的扛把子美国,刚开始的时候在这领域也是摔了不小的跟头,但人家看准一个型号不断的完善、改进,最终从J57开始,成就一代又一代不朽的传奇。



人们只看到美国人在航发界的统治地位,可谁又体会到在J57成熟之前,美国航空工程师将近20年的默默煎熬与忍耐?



国内在这方面照比航发强国就差得很远,技术问题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观念上的问题,因为国内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快,快上、快搞、快装备。



正所谓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这句话在其他行业或许正确,但在航空发动机这个需要高投入,周期长,回报慢的行业真的有些矫枉过正了,没办法,实在是这一行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把发达国家在航发上的所有过程全走完,才算是完成万里长征第一步。



然而国内在这方面偏偏不信邪,从八十年代开始型号是走马灯的换了一个又一个,却没一个能够坚持到底的。



都是突击的上,看着不行,默默下马,换个领导把前任的成果扫进垃圾堆,重新架起炉灶继续。



如此反复能出成果才怪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