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建业看来这是最经济也是最有驱动力的办法。
因为从八十年代开始,世界电子类产品的更新速度就进入了一个快车道,著名的电子产品更新迭代的摩尔定律便是这个时候提出的。
产品的快速迭代就意味着生产技术的迭代加速,如果采用以往的计划经济来统筹电子产品的话,可能花大钱投产的电子厂还没产出,就已经落后于时代。
等着重新调研、评估、审核最后批准,可能没等投产,相关的技术标准又落后。
正因为如此,过去的模式依然不适用于快速更新的电子类工业品,就必须引入更加高效的,更加灵活的方式,那便是以市场为驱动力。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市场的本质没那么复杂,就是为了赚钱。
而八十年代的中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低廉的土地价格,嗅觉灵敏且吃苦耐劳的商人以及贯彻始终的优惠政策,几方面叠加使得国内的代工成本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
只要从美日欧等西方发达国家进口先进的生产设备,配合国内的成本优势,赚钱那是妥妥的。
以此为基础,通过主干厂以点带面,从个别部件的代工、仿制再到自主创新,就会在周边产生产业链的聚集效应,毕竟赚钱的事儿没谁不愿意干。
所以不用人去领导,更不用督促,为了能赚更多的小钱钱,他们自己就会根据市场反馈,一步一步的跟新生产设备,逐步进口替代,把利润一步步扩大。
只要主干厂抓好质量把控,做好内外配套零部件的统一标准,形成良性竞争,不出十年一个集研制、生产、制造、加工为一体的规模化电子类产业集群便初具规模。
届时除了个别的通信装置、导航系统需要专业厂去生产,绝大部分的航空电子配件完全可以交给这样的产业集群去做,不但效率高,成本也会控制的很好,再配合良好的产业标准和质量认证,超高的性价比就出来了。
正因为如此,庄建业不单单投了栾和平和宁晓东,还投了航空计算机研究所,反正从德国回来的秦红军也没啥事儿,就挂靠航空计算机研究所在特区搞了个电子加工类的代工工厂,庄建业通过招商银行给了四千万的贷款,再加上航空计算机研究所技术支持,秦红军的厂子效益同样非常可喜。
而庄建业所付出的不过是几笔贷款而已,不但很快能收回来,日后还能收获两个给航电配套的生产基地,所以要说猴精猴精,栾和平、宁晓东和秦红军绑在一块都比不上庄建业。
当然所有的一切都刚开始,能不能走到符合庄建业预期的哪一步还要等上一段时间,因此这一步的布局更像是庄建业下得一步闲期。
但这对栾和平和宁晓东可就太重要了,要知道国内能承接中高端电子类代工厂家也没几个,他们却是其中之一,先不说走出的牌面儿有多风光了,单就地位而言也同以往不同。
尤其是宁晓东,本来就是野路子出身,这么多年承销过腾飞厂的早期产品,往特区倒卖过粮食,在雷州倒卖过汽车,还在闽省倒卖过家电,虽然钱赚了不少,可跟官方的主流群体总是隔了一层,反倒是和马仔、小弟各地的帮派大哥越混越熟。
以至于说宁晓东都没人认识,叫一句晓东哥,大家伙儿才恍然,原来是兄弟们的大哥。
刚开始宁晓东还觉得挺风光,可随着年龄一天天增大,再加上这么多年经历过的人和事,总觉得这么干下去不是啥长久之计。
现在好了,合伙做电子类的代工工厂,宁晓东一下子就从昔日的带头大哥变成了颇有作为的青年商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算是半只脚踏进了官方主流圈儿。
至于栾和平就更不用说了,靠着中高端的电子类代工工厂,好好在他家那位老爷子面前刷了波存在感,据说还被他家老爷子拍着肩膀好一通夸,给栾和平高兴坏了,从小到大被军令管到大的老栾还是第一次享受这样的待遇,激动的差点儿没哭出来。
如此名利双收,两人对有事出主意,又是给贷款的庄建业不说感恩戴德吧,但心里头却是记着这份情。
所以别说处理几个不长眼的公知了,就是提着刀从浣城行政机关大院西头一路砍到东头两人都不会皱下眉头。
不是开玩笑,是真的很有这个冲动,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