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先别看,就当做是防盗了!大概4点钟左右把后面的资料给替换掉。
实在抱歉,状态太差了,作者菌精神状态一直很不稳定,身体也欠佳,唉。
对不起,实在是对不起!
……
光华大学,光华楼下。
陈灏和郑强,以及身后站着几位工作人员,都在等待着一辆车子的到来。
郑强低头陈瞅了眼手表,然后转头陈灏说道:“校长,她们人应该快到了。”
陈灏知道郑强想要表达的意思,不以为意地道,“没事,就站一会儿不打紧。”
“要说真正辛苦的是他们。”
陈灏微微叹息,内心里暖流不断涌动着,“辛苦他们过年不回家留在中心,也辛苦他们的家属不远千里赶到鹭岛过来。”
“确实不容易,正是因为国家有着无数个这般的人,才有了我们中国今日之强大!”郑强深以为然地点头,一脸严肃地说道。
本可以回家过年,但是为了尽快攻克光芯技术,这些可爱的人们纷纷选择留下来。
他们等得起,但是光芯等不起!
聊了一会儿,郑强想到前几天学校跟宁德时代合作一事,虽然那时候没有在场,但是后面也从陈灏的口中得知了这件事情。
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
北大元培通识课程体系
1、从开办以来并没建立起来。这也是开办之初并未设想、而至今没有实现、从而影响这一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类似于美国一流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但开办了十几年,这个目的并未达到。你在网上可以搜到关于北京大学元培通识教育的许多评论文章,褒贬不一。但一句话,这个实验并不成功。
2、北大元培学院是通识教育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养模式并非自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而是采用的拼盘式通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好有待讨论,但是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很难开设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也许就是楼上所说的“实验失败”吧。
所谓的拼盘式通识教育,是说元培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北大校内所有的专业课程,因此元培自己不开设通识教育课,但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不同院系的专业课,达到通识教育的结果。在大二时会分专业,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北大内任意专业作为主修方向(当然还保留转方向和修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权利),也可以选择元培的特色专业:例如ppe(政治、经济与哲学),外国语与外国历史,古生物学、整合科学等,顾名思义,这些专业就是将各个院系的相关课程拼盘起来,作为你的必修课。
本世纪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元培学院探索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有13个年头,是国内最早一批试水通识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这场人才试验中遭遇的意外、挫败、尴尬甚至争议,都充分折射通识之难和通识之痛。
北大元培是国内通识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较为成熟的模式,现在通识教育在各个高校铺开,但目前的结果都不是特别好——不过至少迈出了一步。
3、根据元培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生入学后,理论上可以选全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想听什么就听什么,课程学习计划全由自己制定;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向,理论上也不受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学术上的自由,学习上的自由。”几乎所有学生在进入元培后,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紧接着,多数人就会开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学的学生就曾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制度”。比如,理应负责辅导学生选课、选专业的“导师制”发挥作用有限,事实上,元培04级的大一新生连一本院系课程计划都拿不到,必须跑去各院系教务部“蹭着看”。
比起这些琐事,选课的自由就成了更大的障碍—全校的课你都能听,但到底听什么。
在北大,本科课程计划主要分为两块:专业课和通选课。一般而言,专业课难度胜过通选课一筹。按照设想,任何一个元培学生读大二、选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后,之前选修的其他院系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