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65章:镇上古怪
到了镇上的市集,林娅熙让张二在街口停下,而后迫不及待地奔出马车。



慢了一拍的杨柳也追上去。“婉卿,你等等我啊。”



这里不比京城繁华。时近申末,许多小贩都在准备收摊了。大冬天的,就是再摆上一个时辰也卖不出几个钱,还不如回去老婆孩子热炕头呢。



林娅熙走到一位花甲老人摆的小吃摊前。“老婆婆,请给我五张烧饼。”



“诶,好。”



老人布满老茧的手颤颤巍巍,伸到厚棉褥子下取烧饼。一张脸也是饱经风霜。



林娅熙取下腰间的荷包问,“多少文银子?”



“一文银子两张。快收摊了,烧饼不那么热乎了。姑娘给两文钱就好。”



老人将饼用油纸包好,递过来给她。



“没关系。我回家热一热再吃,一样的。”



林娅熙一边掏钱,一边随意地聊天。“老婆婆,您是本地人吧?在这镇子上住了多少年了?”



老人憨厚地笑笑,在围兜上蹭了蹭手上的油。“我老婆子在这可有年头喽。家里上数三代都是本地人。就我这小摊子,年岁都比姑娘大。二位姑娘是去往龙淮城,路经此地的吧?”



林娅熙付给她三枚铜板。“是啊。现在赶回去还得一个时辰。进城前,接受盘查还不知要多久呢。我们先买了吃食备着,免得晚上挨饿。”



“姑娘您给多了,这可使不得。”



老人收了两个,还要把多出的铜板塞回去。林娅熙避开不接。



“婆婆您就拿着吧。大冷天都不容易。”



老人捏着铜板,有点不知所措。想再给林娅熙多拿一个烧饼的,也被拒绝了。



杨柳都被说得信以为真,寻思着这便要走了,却听她问,



“老婆婆,我和你打听个事。你们镇上怎么有这么多的乞丐啊?看着都怪可怜的。这里离京城也不远,官府就没有出面管管么?”



林娅熙此时脸上有伪装。看上去就是农户家里半大的姑娘,比她原本的相貌要平易近人得多。



老人只以为她单纯是好奇,于是并没有多心。



“那些人啊不能完全算为乞丐,有不少都是从外地来的流民。赶上闹饥荒的年景逃难到京城的,尤其是四五年前,之后也就慢慢扎下根了。”



流民?颜家一案也是赶上渠城旱灾,时间也在四五年前。



“原来如此。既然是结伴来的,留下一起搭伙过日子也挺好。”



“是啊。又买不起独立的院子,就只能几家几口的老乡挤着住在一处。”



说着,老人也流露出同情之色来。



见这位婆婆是个健谈的,林娅熙又问,“那他们在镇上一般都做什么工啊?”



“这个老婆子可就不晓得了。我一年到头都在市集上卖小吃,和他们也没多少接触。姑娘真要是想知道,我帮你问问旁边的老刘头。他老家就是渠城的,那里常年旱涝不断。”



听见渠城,林娅熙和杨柳俱是一惊。到了这会,杨柳也明白她与老婆婆闲聊的用意了,因为镇上之人有古怪。



林娅熙看了一眼杨柳,揪住老人才说的最后一句,再次确认。“婆婆是说,渠城一带经常有灾害吗?”



“嗯呢,可不么。你们年纪小,不知道。渠城地处天元国的西北边,真不是个住人的好地方。十年八旱,还有两年不是闹蝗虫,就是上游涨水被淹。



十几年前曾有一场特大旱灾,连着三年一滴水不降。最近十来年没有那么严重了,可小旱也是年年的。”



老人讲得起劲,又见二人听得惊奇,便问道,“姑娘,还去找老刘头不?”



林娅熙脑筋飞转,觉得自己像是捕捉到了什么,一时之间却又很模糊。



“不了,多谢婆婆!我们还得赶在天黑以前进城呢。迟了,城门怕就要关了。”



“诶,那二位姑娘走好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