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0699、论武
如果郑山傲没有学综合格斗,他是肯定打不过马三的。



他现在学了综合格斗,就打得马三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是不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综合格斗比传统武术厉害得多?



其实并非如此。



科学来说,厉害的技术都是一代一代人不断摸索改进、发展进步的。综合格斗是这样,但传统武术又何尝不是呢?



布鲁斯李的截拳道被誉为是综合格斗的先驱者,但截拳道却汲取了咏春、太极、蔡李佛、跆拳道、合气道、柔术等等数十门武术门派的精华。所以严格来说,综合格斗是站在传统武术的肩膀上形成的。



再看传统武术,各门各派也有自己渊源流传的历史。



只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在年代久远、生产力低下的时期,其实很难出现一种系统的格斗体系。因为任何一种格斗体系,都是需要至少数代人才能够建立的。



自汉代以来尚文斥武的社会风气和中央皇权对民间铁器和武夫的控制、打压,民间武术的生存步履维艰。从而导致根本不可能有专门研究格斗的人能够依靠格斗而生存下去。在冷兵器时代,传统武术唯一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只能是在军队。



只有在军阵中,将领和士兵们在生死的压迫下,才会总结并改进出各种对危机的应对方法,最终形成杀敌防御的功夫。



但凡是厉害的军队,从将领到士兵,莫不是武术高手,但这些高手们崇尚的不是个人的武力,而是集体的力量,他们的武术也都是为了组合成厉害的军阵而服务的,他们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武功,其实只是军阵中的一个环节,就像是机器中的一枚螺丝。一旦脱离了特定的环境,这种武功的威力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我们可以说,古时候的武功,其实算是“军队厮杀术”。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了明末清初,神州破碎,异族入侵,社会动荡,武术不光是军人需求,民众也需要武术来防身,还有各类反抗清廷的秘密结社也需要武术来增强自己的实力,所以华国真正的武术,基本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流传并开创的。



清廷三百多年的统治,反清复明的口号也喊了三百多年,这在华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可谓是独一份。可见在这个奇葩的朝代里,武术在民间也是有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的。



在这个时期里,搏击和格斗的技艺开始纷纷脱胎于军阵,开始追求个体的强大,开发人体的极限。民间出现了很多融会义理和技艺的拳派,多称之为“门”,或者“拳”,还有“会”,传统武术中所谓渊源流传的太极、通背、形意、八卦等等,其实真正开始发展都是在这段时期开始的。



所以华夏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华夏的武术——可能只流传了三百多年。



按照科学发展观来看,民间武术在创立之初,开创出的技艺一定是粗陋、简单且低级的。



可能今天随便一个打MMA的拳手,对上心意拳祖师姬寄可,都能把后者打得满地找牙。因为后者是开创者,他能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个人技击方法,就已经可以称之为伟大了。但要说这套最原始的技击方法能打败经过几百年发展总结出来的先进格斗术,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古时候,可能一招仙人摘桃都能被当成一个门派压箱底的绝学流传。因为这招别人不会,见得人少,能防住的人不多。



但当大家都会仙人摘桃的时候,这一招就成了习武之人的标配,武术的发展就迫切需要各门各派创出新的招式来“独领风骚”。



于是不断有独门绝招被创出,这些独门绝招要么失传,要么被破解,成为烂大街的大路货。



就这样,武术一代代发展,大路货越来越多,武术体系的基本盘就渐渐形成了。



武术发展到民国这个年代,可以说各门各派把路基本都已经走到了极致。



这个年代,是传统武术最后的绝响,最后的黄金时代,最后的巅峰。



因为过了这个年代,民间武学再次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到了七八十年后的传统武术,全成了套路和表演。



这不是为传武开脱,而是事实。华国的武术最初被创出就是为了定生死的,现在武术不让死人了——不让死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