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20章 好消息
三天后,李昌宪回到了万陵县,而且还给万陵县县衙带来一百万两银票。



连续几天的路上奔波,李昌宪感到身体很是劳累,但是县衙里的众多事务让他不得不放弃休息,在回来后的第二天上午,就来到万陵县县衙召开了会议。



“何岳,县衙对这次战争中死难的官兵是怎么安置的?死者的家属补偿了没有?”



死者为大,李昌宪第一件事就是询问那些死难者的安葬和其家属的补偿问题。



“大人,都安置好了。”



何岳站起来,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估计纸上面详细记载着死难者的信息。



“按照大人的指示,我们在死难者尸体运来后的当天就联系到了死者的家属,尽早让死难者的棺木入土。



对于每一个死难者家属,县衙都补贴了一百两纹银,而子女幼、父母老者,县衙负责把死难者子女养大**,并且给死难者父母养老送终。



但是还有一百多名死难者在万陵县未发现有家属,所以县衙这里只能统一安葬,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找死难者家属,争取把死难者的补贴都发放到其家属手中,如有死难者的家属愿意来万陵县定居,县衙会优先安排住房和土地。”



从一开始,李昌宪就让县衙对战死的士兵要有重赏,而且还制定出养老恤孤的具体政策。



对于那些在战争中的伤残者,县衙也根据伤残情况给予一定抚恤,无论工作与否,待遇与当兵时一样。而且还给予终身救助。



这次和叛军的交战,虽然将叛军击败了,也俘虏了八九万人,但是有上千名万陵县官兵离开了官兵的队伍,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惋惜。



听完了何岳对死难者和伤残者的安置情况后,万陵县所有的官员开始谈论万陵县目前最大的问题。



那就是当初李昌宪制定的五年计划,好像第一个目标现在超额完成了,就连李昌宪听说了都忍不住摸着自己的鼻子,极力掩盖着自身的尴尬。



第一个目标是实现了,但是离第二个目标却越来越远了,人人有田有房,按照以前的分田方法,万陵县的土地好像不够了。



房子倒是好说,不够可以安排人去建造,但是建造几万个房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而且还牵扯到县城用房面积的扩大,可能让整个万陵县城再度膨胀。



这一切都给县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首先是治安问题,县衙的衙役已经从一千多名急速扩张到四千多名,依然面临着人手不足的问题。



其次就是难民们的住房问题,旧县城改造而修建好的房屋已经发放,上年来的居民大部分都已经住上了新的房屋。



所以建造房屋的队伍来不及休息,按照县衙的规划,继续往外扩大建筑面积。



即使是这样,万陵县县城还是有很多的窝棚,不过比前段时间的情况好了很多,大部分家庭都找到了工作,而且孩子们都进入到了学堂,让找到工作的家庭再也没有后顾之忧,都在努力地工作,争取在下一年能得到属于自己的房子。



万陵县的学堂也是急速扩张,已经由原来的两个学堂,一下扩张到八个学堂。万陵县县城这里有六个,其他两个直接建在万陵县南部地区的月牙湾附近,那里也聚集了大量的难民,在月牙湾一带修路盖房。



由于人口的急速膨胀,县城内的粮食、蔬菜和肉食消耗很大,也让万陵县的商业再度扩大,每天都是车来车往,船只往来川流不息,也使得万陵县的船坞再次扩建,力争一次性能停靠上千支大大小小的船只。



所有的万陵县人都在痛苦中快乐地生活着,虽然有怨言,但是人人感到很幸福。



现在万陵县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处理这八九万的俘虏,这些俘虏不同于那些逃难来的难民,这些人都是在战场上见过血的,打过硬仗的,而且很多人都是一些狂热分子,极度地不好管理。



万陵县县衙已经用乡情、亲情,甚至于好言劝说,分化了一大部分人,让他们甘心在万陵县参与修路和建房,而且万陵县县衙还许诺他们等劳教结束后,会给他们提供住房和分田地。



还有一些桀骜不驯的一部分人,李昌宪和张克文等人商议了很久,决定让这些人迁徙到南洋,让他们为万陵县人开疆辟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