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八百五十四章 没有秦德威的时候(下)
堂堂一个兵部尚书,威胁别人还不敢亲自上,仍然要借着秦德威的名头?



王廷相又道:“秦板桥刚离开京师,后面就有人想要将军机处移出文渊阁。难道尔等以为,秦板桥对此就毫无预见,不做准备?”



屠侨激将说:“秦德威到底做了什么准备,王大司马倒是让我们见识一二,总藏着又有什么用处?”



可以说,这个回应说到了所有人的心里,谁都好奇,秦德威会怎么应付?



只是王廷相这会儿终于有点卡壳了,他是真不知道秦德威到底都有什么安排。



到目前为止,秦德威的布置没有显露出半点端倪,而且无论问起谁,都表示完全不知道秦德威留下了什么布置。



出于对秦中堂的“敬重”,大家就多等了一会儿,可是王廷相还是没有任何表现。



不由得让很多人产生了一个想法,莫非王廷相在虚张声势,上演的是一出空城计?



让别人误以为秦德威设下了“埋伏”,然后吓退别人?



最后王廷相只能说:“秦板桥之安排,岂能随意广为人知?”



其他人开始怀疑,看王廷相今天这表现,莫非是被秦中堂当炮灰了,准备被牺牲掉的?



能站在这里的人都不缺乏观察力,到此谁还能看不出来?王廷相是不是炮灰不知道,但肯定黔驴技穷了。



可王廷相也没办法,这次秦德威体验卡的体验太差了,就算是捏造什么,他也编不像!



秦德威所能干出来的事,往往比瞎编胡扯还编胡扯,让别人怎么编?



不得不说,严党这次寻找的角度还是很精准的,时机拿捏的也不错。



而且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了“大义”的名分,堵住了王廷相的嘴。你王廷相又不是“入直文渊阁”,凭什么继续占据文渊阁?



所以王廷相今天遇到“大逆风”,真不是能力不行,真有点非战之罪的意思。如果不是强词夺理,还撑不到现在。



事已至此,王廷相不由得叹口气,他和秦德威的差距大概就是这样了。



如果秦德威本人站在这里,根本不需要对此“辩解”什么。



在秦党公认的三大骨干里,礼部尚书张潮因为晋升为内阁大学士,所以没有参加今日廷议。



那么今日在场的,除了王廷相之外,就是户部尚书王以族了。



但王以族昨日就对王廷相坦白了,同样不知道秦德威是否另有安排。



如今看到王廷相的窘境,王以族琢磨了一下,就伸出了援手说:



“其实屠总宪所言,无辅政大臣与储君接近的问题,也不是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辅政大臣原本有五位,秦板桥离开京师后,便少了一人。



如今兵部王大司马暂代秦德威主持军机处,已经开始驻守文渊阁了。



不妨再继续推举王大司马递补为辅政大臣,也是两便之举,还能见少朝廷的动荡。”



众人纷纷陷入了深思,这是户部尚书王以族本人的态度,还是秦德威的幕后指示?难道传说中的秦德威的布置就是这个?



虽然秦中堂并不在廷议现场,但每个人总是不约而同的想到秦中堂。



有人反驳说:“推举兵部尚书为辅臣,难道朝中无人了吗?还是王大司徒念及私情?”



再传统挂念里,推举辅政大臣应该和推举阁臣模式差不多,“非翰林不入内阁”的那种模式。



王以族又解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今辅政大臣中,皆以文事见长,唯一精通戎政的秦板桥,又暂时离开。



所以推举王大司马递补为辅政大臣,便可弥补缺憾。







且其他辅臣多是馆阁出身,只有王大司马久任地方,对辅导储君同样不无裨益!”



对王以族能列出几条看似合理的理由,众人完全不感到意外。



政治就这样,对任何一件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